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创新旅游管理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9日12版

近年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创新旅游管理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坚持教学相长,以提升教学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培养出众多符合企业需求,且能助力舟山新区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舟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夯实教学适配产业发展的基础

学校致力于提升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并最终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科学实施“人才撬动”“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三大战略,从创新思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夯实教学适配产业发展的基础。

创新思路。学校为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动相关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织教师赴杭州、德清等地开展专项调研,构建“行业—企业—院校”相结合的学习路径,实施“院校+企业”双线并行模式,既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又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专业建设、课程优化提供实证研究基础,为专业服务产业能级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关注“银龄教师”引进计划,吸引行业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加盟;采取积极的“走出去”战略,了解行业新趋势、新要求,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优秀教师的路径,打造一支包含产业教授和科技副总的师资队伍。

创新教学适配产业发展的策略

学校积极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之路,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行业和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育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校以职业技能赛项为抓手,助力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复合型旅游人才。例如,带领学生参加2025年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旅游赛道“导游服务组”赛项、2024“南旅·问途杯”第三届全国高校酒店数字营销大赛、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旅游赛道(导游服务小组)争夺赛等赛事,充分展示学校旅游专业强劲的育人实力与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构建校企共育人才生态圈。学校将产业实体化项目作为重要突破口,深化与头部文旅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企业课堂”“双师培养”“项目研发”等计划落地,提升人才培养、资源转化和成果孵化能力。例如,先后与万豪国际酒店集团公司、浙江海中洲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办酒店订单班,为学生实习、就业拓宽通路;与杭州长乔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办长乔英才班,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环节深度合作,通过“双师互聘”“项目共研”等模式,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共同培养适应旅行行业需求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强化实践教育实效。学校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抓手,持续营造奋勇争先的学习风气,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挖掘拔尖人才。例如,成功举办10届旅游技能节,设置中餐、西餐等6项赛事,全面覆盖旅游管理相关专业核心教学领域,充分彰显新时代旅游专业学生的出众风采与创新活力;连续开展10届旅游文化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专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开展普陀山等多条旅游线路的实践,安排优秀导游进行实地讲解示范,增强学生对导游行业的认知,明确导游岗位的能力需求,掌握景点讲解的技巧。

提供教学适配产业发展的服务

学校紧紧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和浙江省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果,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扎实开展与旅游管理相关的科研工作,为舟山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为讲好舟山故事、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坚持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学校集聚校地资源,有效提升服务地区发展能力。例如,与普陀山—朱家尖(以下简称“普朱”)管委会共同成立健康与旅游研究中心,与舟山市、岱山县等地的文旅部门保持深度合作,努力在服务区域海洋经济发展中贡献力量;与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达成合作意向,搭建校政合作的新平台,计划通过联合培训、实地调研、公益宣传等形式深化协同,共同破解普朱地区旅游市场监管难题,推进普朱地区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产学研用合作。学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舟山博物馆、舟山第一小学共同绘就“千年船说”地方特色研学新画卷,将学科知识、本土文化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入并活化于课程设计的每一个实践场域,以船为媒激活学科素养,用沉浸式的NPC互动唤醒文化基因,既实现了知识的传递,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学生对学校开展的研学活动普遍满意,98%的学生主动分享所学知识,为全国研学教育提供了“海岛模式”。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