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智”融合 育数智人才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质交通财经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9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9日08版
随着交通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加速,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对财经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培养既懂交通产业,又精通财经管理、掌握数智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交通行业特色,历经8年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业财智”深度融合的交通财经人才培养新生态。该育人模式有机融合业务场景、财务管理与数字智能技术,成功培养出一批“根植交通、精通财经、善融数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交通财经领域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可复制的“湖南方案”。
精准锚定“新目标”,系统构建“业财智”融合人才画像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四心唤醒、共同体支撑、AI赋能”三元融合机制,精准锚定人才培养坐标,确保育人目标“瞄得准”。
一是根植交通行业需求,将“守交通强国初心、练降本增效专心、葆合规守信诚心、铸精益求精匠心”的“四心”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立“根植交通、精通财经、善融数智”的交通财经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依托“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共建育人共同体,整合政府部门与企业资源,将真实业务逻辑融入教学,强化“数据为民”的财经实战能力。
三是前瞻布局、AI赋能,构建职业能力图谱与典型任务集群,重点强化“业财”数据融合分析、智能工具应用及迁移学习能力,推动“业财智”深度融合,精准塑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交通财经人才画像。
夯实数智“新体系”,全面融通“岗课赛证”育人环节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标准引领、工坊筑基和人机协同三大举措,系统构建“岗课赛证”数智化教学体系。在“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下,共同开发省级技能抽考标准与题库,制定“1+X”证书标准,研制新专业及课程标准,共编交通行业标准,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校企共建“AI+‘金课’工坊”,开发“岗课赛证”融通的能力图谱,重构“四维贯通”的数智课程体系,完成“业财”融合、财务技能、数据分析、智能技术四大类核心课程改造升级,建成3门国家级别、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门校级职教“101课程”,形成三级递进、线上线下混合的“金课”体系。实施“人机协同”智能评价,依托大数据技术构建“德技并修”分层动态评价体系,绘制学生“成长画像”,实现从“结果考核”转向“发展赋能”。
贯通教学“新路径”,积极搭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践平台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交通财经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创新“三岗六步”教学模式,以“导—探—做—思—拓—享”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定岗专精—轮岗拓界—全岗融通”实现课程项目化、场景真实化和能力复合化。构建“认知—模拟—实干—实习—孵化”五阶递进路径,通过入企认知、虚拟实战、真“单”实干、顶岗实习和创业孵化,系统提升学生的技能实操与数智化创新能力。学院坚持“训培并举”,与企业共建“数智财经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以华为云平台为支撑,开展真项目实操。340余名学生以“准工程师”身份参与实战,全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重塑育人“新生态”,校企畅通“三互”协同机制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多元协同、数智赋能”为主线,构建“赛创互促、校企互聘、数据互换”三大机制。聚焦学生“创学—创意—创作—创业”四阶段,系统筛选和孵化学生开发的算法模型、商业计划等成果,推动知识产权化与项目落地,助力创新创业大赛结出硕果。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政策,聘请企业导师与人工智能训练师参与数智课程开发与项目合作,实施“百名教师下企业”计划,提升师资“双师”能力;与企业共建交通财务大数据产学研中心,真“单”实干,学校作为企业“外脑”和人才“蓄水池”,提供咨询研发、人才输送与社会培训服务,构建起数据共享、人才共育、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该育人模式实施以来,被省内外多所“双高计划”院校借鉴采用,相关成果在多家企业实际推广应用,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成效显著。该成果有力推动了财经商贸专业转型升级与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为同类院校提升特色办学能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与案例。未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智赋能,持续为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具有湖湘底蕴、彰显交通特色的新时代财经工匠。
(黄祺 朱玮 王冬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