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扎根三涧溪 模式创新育乡贤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6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6日07版
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要求,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锻造新质人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自2012年起,锚定“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核心目标,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为“实景课堂”,以党建引领为“红色根基”,以乡村需求为“基本导向”,以校地融合为“关键纽带”,以数智技术为“核心引擎”,以有组织科研为“创新支撑”,系统打造“校地协同、能力进阶、四维融合”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与返乡服务能力,还助力三涧溪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
党建引领筑根基:校村联建打造育人共同体
学院党支部与三涧溪村党委深度联动,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共同开发“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三涧溪振兴故事”等特色课程,将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实践融入育人全流程,厚植学生“三农”情怀。在此基础上,双方进一步构建“党支部联建—人才联育—项目联推”“三位一体”机制,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乡村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为育人工作筑牢根基。
需求导向定目标:精准培育全面发展的乡村人才
围绕三涧溪村及周边乡村产业痛点,学院深入调研乡村电商发展现状,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框架,重塑“懂技术、通商业、有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国家骨干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实行分方向精准培养:一方面,强化互联网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策划、直播销售、商务数据分析等核心商业能力训练;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乡土情怀融入培养方案,通过“三涧溪实践案例教学”“驻村项目实战”等环节,让学生既掌握数字技能,又增强乡村振兴使命感,成长为“能干事、愿扎根”的乡村人才。
校地协同创模式:“四维融合”构建进阶育人体系
依托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教学团队,学院创新校地“双主体”育人机制,打造“校地协同、能力进阶、四维融合”的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基础认知—专项实训—综合创新”分层培养体系,让学生从“掌握基础技能”到“参与项目实战”,再到“主导乡创孵化”,实现阶梯式能力提升。促进课程、师资、场景、评价深度融合,在课程中嵌入数智技术与乡村案例,实施“学校导师+乡村带头人”“双导师制”,将教学场景设在乡村田间地头,在评价中引入“农产品销量”“村民满意度”等指标,彻底打破“课堂与乡村脱节”的传统教学困境。
数智赋能重实战:“真实场景+数字技术”激活教学动能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政校行村企”多方协同,将三涧溪村真实产业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直播技术等数字手段,重塑农产品电商运营流程。按照“基础认知—专项实训—综合创新”三阶能力培养路径,开展“人人播工程”等实战项目,学生与村民在真实环境中开展直播活动,2024年累计直播超1500小时。设立“乡创基金”推动学生创业孵化,支持学生开展“三涧溪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创业项目,推动“数字技术+真实场景+创业实践”深度融合,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转化。
科研破题促反哺:有组织科研打通产教融合闭环
学院打破传统教师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聚焦数字乡村发展关键瓶颈,联合三涧溪村、行业企业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围绕智慧供应链、地标产品数字化营销等方向开展有组织科研,获得国家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8项,成功转化20余项技术成果至教学与产业端。将实战项目转化为“农产品直播营销”等模块化课程,开发6门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课程和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出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创新》专著,形成“教学凝题、科研破题、成果反哺”的良性生态。
硕果累累显成效:校村共赢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经过多年实践,学院累计组织3200余名学生赴乡村实践,孵化创业团队20余个,毕业生赴乡村创业就业比例大幅提升,校企合作建设7个乡村物流配送站,“三涧溪农产品直播助农计划”年均销售额超百万元。助力三涧溪村集体收入大幅增长,数字治理模式推广至48个行政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00余人次,带动章丘大葱、龙山小米等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25%,形成人才培育、产业振兴与乡村发展共赢新格局。
未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乡村电商和智慧农业教学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加速“人工智能+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实践方案。
(李敏 焦玉翠 于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