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搭建合作“立交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6日06版

在国家“双高计划”深入推进与福建省强省会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作为全国“双高计划”首轮建设单位与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的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敏锐把握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机遇,以福州市与同济大学合作为契机,构建“地方政府部门统筹—‘双一流’建设高校引领—‘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实施”的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政府部门牵线 开启类型教育融合新篇章

2021年12月,福州市与同济大学签署《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在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落地,双方在职业教育和科技服务创新领域展开实质性合作。

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济大学拥有雄厚的学科实力与优质教育资源,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同济大学发挥各自优势,汇聚双向资源,助力类型教育融合发展。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以“福州同济技术转移创新中心”“福州同济跨企业技术服务中心”“福州同济职业教育师资培育基地”和5个重点专业共建为核心,引进同济大学优质资源,学习借鉴先进理念经验,赋能“双高计划”建设和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共建重点工科专业 培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围绕福建省及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5个重点专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25门核心课程的新形态教材。双方以“紧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与‘福州同济职业教育师资培育基地’建设方案开发”课题研究为驱动,联合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已完成《福州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德国双元大学模式调研及对中国职业本科教育可借鉴性分析报告》等多项阶段性成果。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软件技术入选国家中德先进职业教育SGAVE首批试点专业,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秘书处(同济大学)及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项目调研及立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实一体实训室建设、学员遴选组班和师资培训,目前项目已顺利落地实施。

打造产学研用平台 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同济大学、福州市科技部门,在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上设立“福州同济技术转移创新中心”专栏,推介科技成果40余项(其中,同济大学科技成果11项),转化科技成果3项,11项横向技术服务项目通过福州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项科技成果参选第二十一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近年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选派访问学者参与同济大学“车载多堆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仿真研究及模拟程序开发”等课题建设与教材编写工作,并合作发表多篇论文。

共建师资培育基地 提升区域职教师资水平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建“福州同济职业教育师资培育基地”,并以此为依托,成功申报自动化类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培养基地(装备制造大类)和国家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举办福州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等活动,邀请同济大学专家授课,有效提升区域职教师资素质。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每年选派专业骨干赴同济大学跟岗研修,其中1人获批享受政府部门特殊津贴;组织教师参与“福州同济跨企业技术服务中心”项目,共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其中,“软件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

深化技术服务合作 赋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州市总工会共建“福州工匠学院”,依托“福州同济跨企业技术服务中心”,采用“同济理论课程+企业实践项目+劳模创新工作室”三段式培养,助力福州产业工人素质整体提升,相关经验被福建省总工会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制定特色化培训订单,打造“金蓝领”,面向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康驰新巴士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近3万人次,助力“工人”成为“工匠”,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可用、可靠的人才。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这种跨层次、跨类型的合作“立交桥”,为地方高职院校提质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创新体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探索了可行路径。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念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