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携技术出 校随企业行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路桥湘军”出海实录


发布时间:2025-09-1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9月12日10版

随着中国基建企业“走出去”步伐全面提速,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根据国家“双高计划”擘画的国际交流合作新蓝图,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湖南路桥集团、湖南城市学院等单位成立“交通基建湘企海外人才培养联盟”,通过将教师派出去、让技术“走出去”,精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湘企海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湘企扬帆出海 布局全球显担当

作为连续6年入围ENR“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的湖南企业,近年来,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路桥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拓展海外市场,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海外布局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亚洲市场,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和工程管理经验,湖南路桥集团成功进入东南亚、南亚多国,承接了多项公路、桥梁建设项目。在菲律宾、柬埔寨等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区域合作亮点,为改善当地交通、促进经济发展贡献了“湖湘力量”。

2022年,集团海外业务新签格鲁吉亚E60高速LOT3、菲律宾宿务BRT等8个项目,合同额16.4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024年,海外业务再上新台阶,新签合同额达18.5亿元,成功承接首个海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在菲律宾、贝宁等地持续拓展市政类项目。

非洲是湖南路桥集团海外拓展的重要区域。集团在多个国家承建重大公路和市政项目,以优质工程赢得声誉,有力推动了中非基础设施合作与区域互联互通。

此外,湖南路桥集团积极布局中东欧等新兴市场,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深度合作,实现从单一项目承包向多元化经营转变,持续优化海外业务结构。

产教精准对接 破解出海新难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湖南路桥集团等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面临多元文化交织、海外人才短缺、属地化管理等挑战,需持续探索突破。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湖南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针对海外项目技术标准本地化难题,学院开发“中国—海外”工程技术场景适配平台,将贝宁市政、格鲁吉亚E60等项目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校企合作开发地质、气候、标准等实训资源包,帮助企业员工快速适应海外技术标准与复杂环境。

面对海外技术人才短缺问题,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国际培育机制,校企共同招工招生,实施“国内筑基+海外淬炼”双循环培养。通过建设海外工程技术学院,开办国际班,建立人才储备库;开展“东盟课堂”“非洲课堂”等海外培训,提升外派员工与当地雇员技能水平。

针对跨文化沟通与外部协调需求,学院开发“湖湘基因—海外文化”共融资源,融入企业深耕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商务礼仪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培养方案,推广“文技融通、育训一体”培养模式,为企业输送复合型人才。

通过构建海外就业能力培养框架,学院实现技术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基因重组”,深化校企合作。2022年以来,学院与5家企业签约共建海外培训基地,有效服务路桥湘军“走出去”。吴丽君、曾婧等教师赴泰国教学交流获得好评,学生参与海外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彰显职教出海的成效与价值。

校企协同创新 打造职教国际品牌

在服务“一带一路”和湖南“三高四新”建设进程中,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海外就业能力互认机制,通过将教师派出去、让技术走出去,着力打造湖南交通“职教出海”品牌,为“路桥湘军”等海外中资企业提供支撑。

学院构建了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国际人才培育机制,制定了国际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标准的国际化之路。

学院持续深化与海外项目所在地院校的合作,在泰国建立中泰国际学院作为中资企业本土化人才培养基地,并联合企业三方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标准与教学资源,常态化派遣专业教师赴泰国授课。此外,教师团队还为坦桑尼亚编制了土木工程技术员岗位行业标准,为金砖国家开发了两门课程的标准及配套资源,并实现推广应用。

2024年8月,教师王中伟带领团队踏上格鲁吉亚的亚美尼亚高原,在平均海拔2600米的无人区直面挑战,该区域曾被业内视为轻型无人机“飞行禁区”。团队奋战12天,累计飞行83架次,完成100余平方公里航测作业,成功攻克高海拔复杂地形航测难题,探索出一套特殊环境下无人机航测的技术流程与操作方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项目探索了数字化路径。

通过创新随企出海模式,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不仅让教师和技术走出国门,更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了湖南职教的智慧和力量。

(曾婧 彭东黎 王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