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融入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黄冈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北省“双高计划”A类建设单位,始终坚持国际化办学方向,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通过系统挖掘黄冈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持续优化留学生文化教育模式,注重实效性与时代性,为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深入的文化体验与学习平台。

一、依托黄冈地域文化,打造沉浸式文化课程体系

黄冈素有“文化之乡”美誉,东坡文化、禅宗文化、黄梅戏、红色文化等资源丰富。学校将这类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计,开设“东坡诗词鉴赏”“宋代礼仪体验”“黄梅戏唱腔与表演”“中国传统手工艺”等特色课程。2023年,学校招收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百余名留学生,在东坡赤壁景区实地开展“宋韵风华”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身着汉服学习宋代礼仪,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名篇,欣赏黄梅戏经典唱段表演,体验拓片制作和打糍粑等传统民俗,真正实现了“在场景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

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教学的空间

学校与东坡赤壁、黄冈市群艺馆、大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五祖寺、李时珍纪念馆、黄冈市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共同建设一批中华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一景一课一体验”的教学模式。2024年春节期间,学校特别为巴基斯坦留学生组织“在黄冈过新年”主题活动,内容包括写春联、包饺子、逛庙会、观看舞龙表演和共享团年饭等。留学生们在真实的年俗氛围中理解了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情感共鸣。

三、创新教育融合模式,拓展文化传播的维度

(一)线下文化角交流活动创新升级

2025年暑期,学校为比利时海外华裔青少年中文强化营精心设计了四次“文化角”线下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深度融入黄冈地域文化特色,包括:

东坡文化与宋韵体验:在东坡赤壁实地讲解苏东坡生平典故,体验宋代点茶、拓片制作等传统技艺;

非遗手工艺实践:组织学生学习黄梅戏基本唱腔与身段表演,亲手尝试剪纸、中国结编织等非遗项目;

中医药文化探秘:参观李时珍纪念馆,识别常见中药材,体验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

志愿者才艺展示:通过选拔来到中文强化营的同龄志愿者们,在“文化角”的交流中,纷纷展示中国民族舞蹈、传统乐器、川剧变脸等才艺,让华裔青少年深深沉醉。

通过这些沉浸式文化角活动,海外华裔青少年不仅提升了中文水平,更深入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疫情期间线上教育创新实践

在特殊疫情时期,学校迅速转型,创新开展线上文化教育活动。2020年以来,学校累计承办多期线上华文夏令营,服务来自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华裔青少年近500人。学校采用“音频+视频”“直播+录播”等形式,带领营员们云游黄冈大别山水、黄州东坡赤壁,学习苏东坡诗词、书法、剪纸、茶道以及中华武术等课程。

为增强线上活动的仪式感和参与感,闭营仪式上,学校精心收集营员和老师的照片,制作线上大头照合影,并通过云端颁发电子结营证书。这种创新形式既克服了时空限制,又保留了纪念意义,获得了营员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四、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夯实文化教育的根基

学校依托“双语教师+文化专家”的“双师”模式,组建既有国际视野又深谙地方文化的教学导师团队。多次选派教师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海外孔子学院任教,并聘请国家级黄梅戏演员、剪纸、岳家拳等非遗传承人、著名红色文化讲解员等担任兼职导师,确保文化教学的专业性与感染力。

五、成效与启示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持续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文化引领、课程依托、实践强化、技术赋能、双师加持”的留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近年来,累计培养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历生及短期进修生超500人,开展文化体验与培训活动60余场,显著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拓展文化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国际教育品牌,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贡献职教力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黄爱良 冯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