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铸粮心·强粮技·保粮安”三阶递进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15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 2025年08月15日 10版)
作为广西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的高等职业院校,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粮食产业“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创新构建“铸粮心·强粮技·保粮安”三阶递进育人模式,为职业教育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有情怀、懂技术、能担当”的时代新人提供了生动范例。
铸粮心:文化浸润厚植使命担当
学校聚焦价值引领和情怀塑造,打造“课程—场馆—活动”三维浸润的立体化粮食安全文化育人生态,用粮食安全文化浸润学生,厚植职业情怀。
课程浸润强信念。学校打造“粮食安全+”课程浸润体系,推动实现育人全域覆盖。思政课设置粮食安全宣传教育专题,如“形势与政策”课程深化为8个粮食安全专题,开发“粮食文化”“保障粮食安全 端牢中国饭碗”等特色课程,实现粮食安全使命教育的“知信行”统一。
场馆浸润育情怀。学校建成全国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粮食文化教育基地和粮食文化展馆等主题场馆。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粮食加工场景中,直观感受“天下粮仓”的分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守护大国储备的职业情怀。
活动浸润树榜样。学校打造“粮食匠人讲坛”“劳模进校园”等粮食安全主题活动,邀请粮食行业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走进校园,讲述“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感人故事和“为国守粮”的担当精神,以身边榜样点燃学生兴粮报国的职业理想。
强粮技:产教融合锻造硬核本领
学校聚焦粮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共建5个产业学院,构建“课程链—师资链—实景链”三链协同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
课程链对接产业前沿。政校行企研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紧贴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的活页式教材,实施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三同步”,确保教学内容与粮食行业技术升级同频共振。
师资链引入源头活水。学校实施校企双导师互聘共育,构建“行指委专家引领+学校骨干教师+行业领军人才/企业技术能手”的多元化、高水平教学团队。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等211人到校授课,将行业真实案例、最新技术引入课堂。
实景链贯通虚实。学校建成自治区级“智慧粮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数字粮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高度还原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业务流程和关键场景,组织学生进行沉浸式、交互式实战处置演练,无缝对接生产现场,锻造学生的复合型实战能力。
保粮安:实战砺锋贡献粮安事业
学校紧扣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建立“技术—服务—标准”三驱联动机制,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在真实粮食产业环境中经风雨、长才干、作贡献。
技术驱动节粮减损。学校依托“广西粮食行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组建8支由专业教师、优秀学生及企业技术骨干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面向产业需求,重点攻关绿色生态储粮、适度加工减损等关键技术难题,将节粮减损落到实处。
服务驱动惠农兴粮。学校深化校地合作,与陆川县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组织师生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累计服务对象超10万人次。
标准驱动治理升级。学校主持编制广西地方标准《低温储粮仓技术规范》,主持制定《西林冷水米》等广西团体标准,牵头开发区域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参与审定粮食产业团体标准。
“铸粮心·强粮技·保粮安”三阶递进育人模式,是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扎根粮食行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智慧结晶,培养了一批有情怀、懂技术、能担当的粮食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显著增强,粮食行业就业率从90.20%跃升至93.93%;专业技能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近10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省部级以上技能奖项287项。学生中涌现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先进典型。学校先后16次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作者: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