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印尼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鲁班工坊培养了一批“语言通、技能强、文化融”的技术技能人才
发布时间:2025-08-13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2025年8月13日03版
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的鲁班工坊智能制造中心,一节线上课正在进行。屏幕这端,学生们边听边记,不时提问互动;屏幕那头,来自中国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正在讲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软件编程与调试。
课间,学员法尔汗在一台PLC设备前认真操作。“我们这个专业,能这样边学边练很难得,可以提前掌握专业技能,让我在求职时比别人多一份底气。”他对本报记者说。
该鲁班工坊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共建,于2024年1月获正式认定,目前开设有智能制造和石油化工两个专业。今年2月,鲁班工坊智能制造中心正式揭牌,占地近300平方米,设有“电气成套”和“智能生产线”两大功能区,配有模拟真实操作环境的实训设备。
“鲁班工坊契合了印尼在电气和自动化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努鲁·希达亚蒂·菲特里雅对记者表示,“鲁班工坊给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在真实工作场景中锻炼专业技能,这正是企业看重的能力。”
在另一节线上培训课堂,安吉莉亚的积极发言和参与让记者印象深刻。她是鲁班工坊开设的“订单班”的学员。安吉莉亚说,“订单班”不仅有课堂教学,还有很多贴近企业环境的学习内容。她告诉记者,“订单班”学生有机会优先进入企业实习和就业,“我学习了很多最新行业趋势及企业运营知识,工作后更容易上手。”
“我希望能进入中国企业工作”,安吉莉亚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现在有越来越多中企在印尼,在中企工作发展快、机会多。”
努鲁向记者介绍,鲁班工坊通过“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实现了学生培养与企业用人的紧密衔接,“除了‘订单班’,鲁班工坊还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担任导师,为学生传授一线实务经验并提供就业指导。”今年鲁班工坊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新开设了10门课程,包括7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两门实训课程和一门实用交际汉语课程。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倪永宏表示,鲁班工坊已为印尼培养了300余名“语言通、技能强、文化融”的技术技能人才,并组织非学历职业培训1500余人次。“鲁班工坊的专业都是基于印尼重点发展产业开设的,同时引入了适配当地产业升级的先进技术设备,未来将为印尼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的技能型人才,为印尼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联合印尼教育部及部分中企成立了“印尼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中心”,实施进阶式师资培养计划,常态化开展课程开发、标准共建等专题培训,推动中印尼混编教学团队共同提升教学能力与国际化水平。目前,2025年第三期教师培训正在进行,培训对象为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工程学院的师生团队,共计48人。
雅加达穆罕默迪亚大学教师班邦·瑟迪亚万在参加鲁班工坊师资培训后,荣获印尼西爪哇省过程控制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该校工程学院院长伊尔凡表示,“自从开展鲁班工坊师资培训以来,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2024年印尼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评估中荣获最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