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新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1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2日09版

近年来,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数学教学团队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高职数学“价值引领、专业融通、数字赋能”教学模式改革,以融入专业需求,强化能力培养为突破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探索高职数学教学创新模式。

价值引领 发挥高职教学育人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理念,坚持将高数教学与学生的人格完善教育结合。学校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维度挖掘教材课程思政元素,并按教材的纲目展开,编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元素汇编》,形成了“一节一思政”高等数学教学体系。

在函数教学中,学校侧重从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对函数的研究方法上加以比较,使学生体会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止到运动、从有限到无限的思维转变。通过对比教学,深化学生对函数的认识。教师在讲授函数的连续性时引入《揠苗助长》的故事;讲授调和级数时引入“蜗牛精神”;讲授函数的极值时引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讲授凹凸性时引入黄河十八弯的壮观景象;讲授高阶导数时,引入“百折不挠”的精神;讲授二重积分时,引入“积少成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讲授导数概念时,挖掘导数的“高科技”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高等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专业引领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利用实物展示、数学软件展示性质;巧设比喻拟人、趣味练习检测公式;结合数学文化、社会热点拓展应用。使学生在无形中将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思政主线,进而达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维目标,逐步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政效果。学校将“高数”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努力让课堂变得有知识、有趣味、有思想、有“温度”。

专业融通 夯实人才培养路基

学校以学生成长和成才为驱动,对接专业需求,配合“1+X”目标教学和专升本,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基础模块以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为基点;专业模块依据专业所需配套相应的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数学建模、概率论和数学软件等相关知识内容,用高数理论指导统计学、理财、税法、计算机、大数据、轨道交通等课程教学,为专业学习夯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教师与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在2023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暨国内决赛中获二等奖,并入围南非国际赛;在2023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暨国内决赛“商业数字化能力”赛项中获二等奖;获2023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国赛选拔赛(高职组)商务数据分析赛项二等奖并晋级国赛;在2024年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暨国赛选拔赛公共基础课程组比赛中,教师团队参赛作品“巧思点线面 乐享3D间”获三等奖。

会展策划类创新创业大赛涉及场地规划、人流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统计调研、数据挖掘等技能,2022年以来师生在“文旅与会展”等大赛中获得50余个奖项。

数字赋能 探索高职数学“三教”改革

学校为教师“赋能”,将大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三教”改革的切入点。为教师提供学习通平台应用、微课制作、希沃白板、视频剪辑、数学软件的使用等数字化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黑龙江省教学能力大赛,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及“文旅与会展”创新创业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的考取等,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为教材“赋能”,使用云教材《应用高等数学》。教材内容强调数学的应用性,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数学实验,在教学中融入大量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建模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结合教学案例,对典型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进行思维点拨,启迪学生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美学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校为教法“赋能”,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在学习通平台上搭建在线课程,上传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按照线上线下课时1∶1进行教学,学生在线上课程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师在线下课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提高育人实效。

(作者: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