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人才队伍同频交响为“两校一体”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发布时间:2025-05-12 浏览量:

面向教育强国战略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两校一体、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校战略,统筹推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全面引领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搭台架梯筑基础,营建人才集聚“蓄水池”

学校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为了事业发展蓄积人才活水,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多维协同建机制。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各司其职、协同联动、教师积极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围绕“阔视野、建平台、搭梯子、树品牌”的思路,实施“1341”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召开人才工作大会,出台“人才20条”,相继制定实施《优秀人才集聚工程实施方案》《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等50余项政策制度,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为人才工作提供“全链条”制度保障。二是跨界融合提能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国家重大战略、重庆产业体系布局和科技创新战略为牵引,布局“数智技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供应链管理”专业集群。与华为、长安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拓展双师教师培养空间。通过产教融合、学科(专业)交叉、资源共享等方式,不断实现人才能级跃升。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英、加、澳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实施教师海外研修、国际科研合作等项目。三是数字赋能拓边界。搭建人才工作数智平台,以“一件事”思维构建多跨场景,建立“马上办”机制,实现人才信息管理、招聘引进、培养发展、评价考核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应用场景,分析挖掘人才数据,为人才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人才服务效能和精准度,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和美”工作生活环境。通过专项培训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和教学能力,建立教师画像等新型评价机制,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提供支撑,增强教师发展内驱力。

二、破立并举优评价,激活人才发展“反应堆”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多措并举同施,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为事业发展燃动人才引擎。一是分类评价破五唯。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相结合,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分类评价体系,将各类业绩条件设置为“菜单式选择”,让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人才都有自己的专属“赛道”。修订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系列制度,对特殊人才及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基本业绩条件等限制。构建新教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四阶递进”教师发展路径,建设博士教授/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等,实施有组织的科研,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舞台。二是动态考核重实绩。建立健全人才动态考核机制,以“实绩导向”为核心,将岗位职责、教学成果、科研产出、社会服务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不断优化绩效分配。制定《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对取得突出业绩成果的人才给予专项奖励。迭代升级党建报表、事业发展报表指标体系,把人才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建立人才工作成效考核问责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方式,推动人才成长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三是柔性流动强激励。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在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外部之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支持教师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开展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兼薪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讲学、指导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人才柔性流动,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拓展人才发展空间,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铸魂塑德强师能,锻造人才战略“聚合体”

学校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和职业发展长效机制,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新生态,为事业发展凝聚人才合力。一是党建引领强根基。构建党建统领“485”机制,强化问题导向、清单管理、多方联动、一键提交、马上就办,科学推动人才工作各环节的联动和集成。强化高位引领,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全面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持续深化院、校两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关心人才制度。夯实各级主体责任,形成“学校党委—基层党总支—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教师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战斗堡垒。二是德能并进树标尺。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惩处“六位一体”长效机制。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确定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任务清单,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政治素养含量”和“思想道德含量”。筑牢底线思维,在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全链条,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创新沉浸式培养模式,精准锚定教师的教学科研痛点和成长刚需,深化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融合。三是文化浸润塑品牌。建立教师荣誉体系,引导人才树立胸怀教育报国的大格局,努力成为严谨治学的大专家,化身成就学生的大先生。建立博曰论坛,有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强化教师教学科研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红岩精神、工匠精神等培塑,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建设专业取向的教师文化场。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和省级教师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20多名教师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名师等。

人才是强校之基、发展之要。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将矢志不渝地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站得出、挑得重、干得好、立得稳、成得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动力引擎,面向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市贡献力量。

(作者:赖凡,王玉波,单位: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开放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开放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