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湖南铁道北斗导航科研团队书写轨道交通“工匠新篇”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量:

在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地形下列车定位精度低、定位不连续这一行业痛点,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研究中心师生团队展开科研攻关。经过两年攻坚克难,该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多模GNSS/MIMU组合导航的列车高精度定位装置,依靠突破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动态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定位终端,为列车运行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

聚智攻坚:构建“双轮驱动”研发架构

团队于2023年5月正式组建,对接轨道交通智能化升级的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形成由5名校内教师联合5名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教师指导组,带领30名经过选拔的学员,形成“教师科研骨干+学生创新主力”的立体化研发架构。

40F783355099DAD4E4429835F65_C54D39CF_2DD5E.jpg 

图1 工作室指导老师在导航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开发

技术突破:打造全场景精准定位“利器”

团队经过多次调研,创新性提出“多模卫星导航+惯性测量+里程计”融合技术方案,借助自主研发的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确保列车在复杂地形下实时输出连续稳定的定位信息,同时确保开阔地段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团队研发的产品精度高、体积小、成本低,可适配高速列车、普速客货运列车等全系列车型。

 C9B58DE706BF038895BE7654126_0670DA0E_1C79B.jpg

图2 团队成员在列车仿真实训室进行产品测试

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闭环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团队构建了“调研-研发-测试-迭代”全流程创新链:先后深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株洲机务段等8家企业实地调研,完成车载定位测试,联合湖南润伟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湖南科华军融民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同步开发样机,在长株潭城际线实测中实现“零信号中断”目标。 截至2025年4月,团队已申请专利、软著等2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在创新实践中成长的团队屡获佳绩:获得2024年“发明杯”全国高职院校专利创新大赛二等奖、2024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产业命题赛道三等奖、2025年“发明杯”全国一等奖等……

5EA5A773C162F4F6C938EB3E7C9_AA7DB6E5_216C3 (1).jpg 

图3 团队近年来的各类成果

这些成果充分呈现了从技术实现突破到最终产品成功落地的转化效果,就像团队负责人李子航所说:“我们一直将目标锁定在轨道交通那些关键的、需要攻克的技术上,在实实在在的项目里锻炼真正的能力,把专业知识实实在在地应用到祖国的铁轨建设当中。”

随着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不断地拓展延伸,北斗+组合导航技术已然成为智慧铁路建设的关键支撑力量。这支师生团队成员平均年龄22岁,他们凭借创新实践诠释出了“工匠精神”在这个时代的内涵——从发现并解决行业面临的难题入手,借助学科交叉的方式来突破问题,在产业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为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刘梅 谢菲 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