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之路


发布时间:2024-05-2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4年05月27日07版

眼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表现,不断打开人们认识世界的脑洞。一些曾经觉得异想天开的科学幻想已经走进现实。深入一线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数智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炼钢企业里见不到什么工人,港口集装箱码头的货车里没有司机,汽车组装车间甚至都不需要开灯……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机器代替人工干了脏活、累活,它们不知疲倦,比人类更加精准,那么被解放出来的人该做些什么?

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推动的《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绘制了路线图。数字人才泛指那些具备数字技能和素养,能够在数字化时代中有效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创新和创造价值的人才。

如果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钥匙,那么数量庞大的数字技术人才就是能用钥匙打开大门的人。

在传统钢铁企业采访时,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企业的求贤若渴。在企业领军者眼中,数智化转型已经是一道时代必答题,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数字技术迭代日新月异,那种只会单一技术的工人已经很难胜任了,“我们需要那种会使用数字化工具,同时也能解决产业技术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比以往更期待与高校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师资和科研力量,更重要的是有长期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

今年,该校校长王海龙带领专家教师团队深入企业研究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计划全校用3年时间联系2000家与学校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推动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此次尝试的全国首个数字技术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等级培育项目,不仅是校企的双向奔赴。既聚焦产业发展核心问题,又突出企业实际需求,还对学员因材施教,创新构建起政府“配菜”、企业“点菜”、培训机构“上菜”的“菜单式”培训模式,在企业叫好的同时,也让学生找到了职业发展道路,进而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走出了一条多方共赢的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