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思政育人改革


发布时间:2024-05-2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5月24日10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主线,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教师的主体作用,形成“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新体系,为思政教育增强课程引领力、提升环境感染力、强化实践践行力,推进学校思政育人改革。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学院全面贯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设“工业·匠心:新时代高职学生劳动教育”这一校本课程,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功能,围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深入挖掘柳州的地域文化资源和工匠精神,在思政课堂中通过讲好柳州工业制造和柳州民间传承的工匠故事,加深学生对柳州工匠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崇高的劳动情感,提高弘扬工匠精神以及服务人民、服务新时代的自觉性,升华精神境界。此外,学院创设博雅素质大讲堂、“博雅·六艺”讲坛等平台,开展“读史阅事明史观,追昔抚今话武后”“硬笔书法”“品经典名曲,传音乐之声”“品鉴诗豪名作,传递人文关怀”“唐中宗的诗意人生”“海外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等主题讲座,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从文学、书法、音乐、诗歌等角度丰富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学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树立高尚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深谙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聚焦工匠文化,弘扬柳职精神,打造全国一流精致高端书院”为目标,以现代化办学理念为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文化气息的匠心书院,设置匠心区、初心区、悦心区等功能区域,集阅读学习、图书销售、展示交流、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弘扬匠心精神、推广匠心文化的崭新载体,为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主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与此同时,匠心书院以新时代广大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有效联动校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打造系列匠心文化精品力作,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展示和传播活动,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之旅、工业精神与职业匠心体验之旅等定制化思政教育服务,把匠心书院建成柳州市教师思想文化教育中心,满足师生高品质文化需求,为思政教育积蓄能量。例如,开展“匠心·大家坛”文化讲座活动,由艺术学院副教授为师生解读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大成之作——《千里江山图》所蕴含的中国艺术审美与山水精神,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匠心精神、匠人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为思政育人提供正向的文化熏陶、精神引领;举办“迎国庆”系列红色文化活动,通过体验红色剪纸、书写美好祝福、观看红色佳影等环节,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浸润,凝聚奋斗精神与力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厚植爱国情怀。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

学院聚焦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强校地合作,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打造一批村级特色文化产业,让学生以专业所长助力乡村振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例如,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以“艺术考察实训”课程为依托,采用下乡送教和惠民演出的形式,前往乡村开展彰显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铭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前往致柳特教学校开展“弘扬传统文化,粽情暖心端午”志愿服务活动,借助跳手语舞、汉服礼仪学习、旱地龙舟小游戏、包粽子等环节,与特殊学生共度端午节,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精心安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通过给学生讲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分享爱国人物故事,学唱《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爱国歌曲,向学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继续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聚焦“双高计划”建设目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政教育的强大精神力量,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水平职业教育,为壮美广西建设奋力书写柳职精彩新篇章。 (李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