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双主体、四融入、四共同”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18 浏览量: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紧密对接河北钢铁特色产业,围绕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与河钢集团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面向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与调试、生产设备管理与维护、生产信息化管理等关键职业岗位群,构建了基于“基础平台共享、核心技术互融、拓展模块互选”理念的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校企联合共同制订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双主体、四融入、四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具体做法

(一)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融入教学内容、融入教学研究等,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示范课。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元素,组织开展“讲好西柏坡故事”“每日一讲”等实践活动,实现第二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发挥了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二)“双主体”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与河钢集团等头部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开展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一是校企理念融合,将企业文化、岗位管理等理念与教学融为一体。二是双主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职业面向等。三是校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要求为导向”联合开发资源。四是双主体开展职业培训,加强校企互动。五是双主体开展评价,企业工程师深入参与综合项目、岗位实习等的评价。校企共同实现产业与专业、师傅与教师、生产项目与教学内容等深度融合的双主体管理、双主体育人。

wps1.jpg 

(三)“四融入”全方位引入企业优势资源

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融入教学团队,实现校企师资联动共建共育;将企业新技术与新标准融入教学资源建设,保障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企业资本和先进设备融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学习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提升就业竞争力;将企业产品和研发项目融入教学、科研项目建设,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校和企业间实现人才培养工学交替双循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四共同”共创良好育人环境

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共同组建团队,开展专业调研,依据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共同开发同行认可的自动化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和新形态教材,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共同建设智能制造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真实任务、真实岗位、真实产品的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共同研发连铸坯异常甩废跟踪系统等技术创新成果,并反哺教学。创设了基于真实生产、真实项目的人才培养环境。

wps2.jpg 

图1“双主体、四融入、四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五)“活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面向职业岗位群,解析岗位任务,以““活模块 厚基础 强实践”为主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综合实践、素质能力提升六个模块。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为基础共享模块,实现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识图、专业编程等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模块面向本专业学生开设,课程设置为专业领域内的交叉融合的核心技术,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的职业能力。专业方向、综合实践、素质能力拓展模块为跟踪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实时开发更新模块课程,根据不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可以灵活组合不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习。

二、成果成效

(一)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双主体、四融入、四共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2项。

(二)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98%以上,其中服务于百强或知名企业的毕业生占比63%,近三年,学生就业平均对口率达8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5%以上。

(三)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入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2020智慧未来—产教科城融合赋能现代职业教育论坛暨说“专业群”优秀案例。“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河北新闻联播》中报道。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王硕同学作为典型代表被《光明日报》在“建设技能型社会培养更多大国工匠”中进行报道。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郝敏钗 李建朝 张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