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职会计人才 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1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2月21日12版
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院校更要把学生职业生涯的生存发展能力培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作出一系列有益探索,主动识变应变求变,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个人择业谋生,更重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强调职业技能训练,更重视综合职业素养培育。
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根据教育部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的精神,会计专业团队结合“数字中国”背景下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标新技术、新经济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从知识结构、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等方面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
以培养“懂会计、懂业务、懂技术”的专业数字化会计人才为目标,跳出按会计要素介绍会计核算的传统知识框架,完成从核算场景为基础向业务场景为核心的转换,同时融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重塑课程的知识结构。
遵循成果导向,依照企业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设计课程教学情境,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岗位典型任务为驱动的情境教学,注重学生显性和隐性双重能力的培养,综合训练学生业财融合能力、高科技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实现从培养“懂会计”的核算型会计人才到培养“懂会计、懂业务、懂技术”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升级。
政行企校协同育人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当前,政府部门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的职业教育格局正逐步健全。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厚重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行业优势,打造了体系完备的“产学研训创”协同育人平台。会计专业团队抢抓学校改革发展机遇,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借力“产学研训创”协同平台,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抓手,采用“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统筹校内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资源,努力构建学生立体化的职业能力体系。
校内课堂——情境式沉浸体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岗位环境中自主工作、独立思考、共同研讨、团队协作。课程设计将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与工作任务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理论知识如何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在职业化情境中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单纯掌握核算场景向全面了解业务场景发展,便于学生实习、毕业后与实际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虚拟课堂——在线资源共建共享。会计专业团队精心打造在线课程,利用相关网络平台发布课程内容,下达课程任务,开设在线答疑。智慧的学习环境,共享的海量优质资源,每名学生可构建自己独有的“虚拟学习空间”。虚拟课堂不受地域、资源的限制,能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
企业课堂——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校企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根据专业需求和行业现状,共同制定校内课堂和企业课堂培训计划,共建、共享、共融、共赢。采用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转换教学场景,构建职业化氛围;共建“会计工厂”,实现企校双制、工学交替、校企“双师”授课。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思政引领技术赋能
培养高素质数智化人才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更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觉悟。会计专业团队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精心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当前,数智化能力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会计专业团队按照数字化工具赋能会计人、数智化赋能财务管理的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新设“财务数据挖掘与分析处理”“财务数字化应用”等课程,提升学生数字化工具运用和数据分析能力;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智能财税办税大厅和财务大数据采集中心,业财融合、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经济事项判断能力、财务数据计算分析能力以及会计制度与方法的应用能力。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团队秉承“海涵地负,德诚致远”的校训精神,深耕教书育人一线,不忘初心,敢破敢立,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学校“双高”建设高质量发展。
(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