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引进来”积极“走出去”

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发布时间:2023-09-28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马海波

一、实施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日益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职业教育配合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成为配合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精神,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精神,按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加强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统筹规划,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以及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和实际,形成全方位、多模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格局,积极提升国际化水平。坚持“引进来”战略,聚焦国际标准,开拓留学生教育培训,建设区域性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国际职业教育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国际视野提升,促进“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实现学校国际化水平“再提升”。

二、工作目标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国际交流能力日益提高,国际交流的质效不断提升。通过实施“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托举一批专业达到国际化水平;来华留学学生初具规模,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初步建成。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国际联盟和国内国际化水平发展较高的职业院校通力合作,在共建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携手企业共同“走出去”,并承接“走出去”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本土化,为中国境外企业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通过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提升教师国际视野,建设输出一批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大幅度提高教师海外培训研修比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水平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文化”对外广泛交流,进一步扩大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三、主要做法

(一)“引进来”,多维度促进自身国际化

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和考核评估认证体系构建,入选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试点院校和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院校,项目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考核和评估认证体系构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三教”改革,提升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水平;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及地方产业特色,与法国CAFA葡萄酒&烈酒学院合作成立法国CAFA葡萄酒&烈酒学院中国校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双方紧扣区域发展需求及地方产业特色,在专业发展、资源引进、师资队伍建设、师生交流等方面全方位的开展合作;邀请巴基斯坦职教局及相关高校机构专家学者召开煤化工国际学术会议,共同分享专业技能、教学成果、国际交流等成功经验;与德国巴符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搭建、课程资源引进和开发,师资培训,实习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升学校“双高建设”水平,拓展学校对外合作交流渠道,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加深教师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明确“类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围绕三教改革的具体要求,先后邀请5名国外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国际侍酒师认证课程”“德国现代职业教育”“日本健康养老”等专题讲座。加大师资国际化培养力度,组织专任教师到国外访学和研修,其中具有3个月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达15%,同比有较大幅度提升。

图片1.png 

图1 学校召开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启动会

 

(二)“走出去”,全方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广转化职业标准“走出去”。化学检验技术员和电气和机电设备维护技术员成功入选 “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项目针对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国家重点行业职业技能岗位,经本土化修订后,与配套专业教学标准一并纳入坦桑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指导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化学检验技术员NTA5级国家职业标准及配套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审核并获得官方认证,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2门课程成功入选“坦桑尼亚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作为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在坦桑尼亚各职业院校推广使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在职教领域的交流合作,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国际职业技术服务。与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中泰“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第一期51所院校近80名教师参加的泰国师资培训项目,实现学校海外职业技能培训“零突破”;同时,学校《电商平台营销策划与实施》中泰双语在线课程被“一带一路”电商谷项目课程资源库收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面向巴基斯坦拉合尔工程技术大学111名师生开展“化工新材料和环境保护”线上专题培训;深化中乌职教交流合作,面向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工程技术学院25名师生开展化工前沿专题线上培训。持续推动中巴职教合作走深走实,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职教局签署合作意向书,积极探索中巴职业人才培养、专业标准输出、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和师生交流等项目,提升巴基斯坦职业教育水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开发《葡萄酒营销与服务》《面点工艺》2个涉外培训包,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本土化,为中国境外企业提供有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线上组织12名学生与马来西亚大学师生开展跨国文化与专业课程交流学习;先后共有23名学生赴日本开展实习就业项目。

图片2.png 

图2 与巴基斯坦职教局签署合作意向书

 

图片3.png 

图3 开展巴基斯坦拉合尔工程技术大学 “化工新材料和环境保护”线上专题培训

图片4.png 

图4 “一带一路”电商谷项目课程资源库课程收录证书

(三)“再提升”,进一步深化国际职教合作

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化办学影响力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变速器三维造型及实物模型、稻鱼空间智慧农业模型、宝玉石专业学生雕刻作品3个作品参展2020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1人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国际文化交流专门委员会委员;入选2022、2023国际职业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院校;国际化办学案例入选2022、2023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优秀案例;学生作品《顺弘出海》荣获2021博导杯中泰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参加2022-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荣获智能供配电技术赛项(高校组)团体“三等奖”。为扩大和深化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构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共同体,学校先后成为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入选全球工匠联盟(亚太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加入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课程国际交流联盟、陆海新通道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中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方理事会、中俄职业教育联盟,并被授予副理事长单位,进一步扩大学校国际化办学影响力。

图片5.png 

图5 学校入选2022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院校

 

图片6.png 

图6 2022-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

智能供配电技术赛项(高校组)“三等奖”


四、成效经验

(一)服务“一带一路”能力进一步体现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能力进一步提升,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持续拓宽,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其中具有海外培训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

(二)国际交流活动有序开展

学校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开展同相关境外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先后组团参访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乌克兰、泰国、柬埔寨等国家和院校,派出33批次,249人次出国(境)参访交流和研修培训。其中教师赴台湾、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瑞士等高校访学研修共9批次102人次。与乌克兰国立经济大学、泰国暹罗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突尼斯苏斯高等旅游学院等10余所院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团队短期学术访问、交流研修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有力的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国际交流合作步伐加快

学校以“双高”建设为背景,对标国际化任务点,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国际交流合作进程。不断深化与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研究会、中非职业教育联盟、法国CAFA葡萄酒&烈酒学院、巴基斯坦拉合尔工程技术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工程技术学院、创造太阳乌干达石油学院、马来西亚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英国国家学历认证中心等联盟及高校机构交流合作。同时,与突尼斯哈马马特旅游发展培训中心开展“携手共进?合作共赢”职业教育交流活动,促进宁夏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推进对非经贸教育和文化交流。

五、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学校将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任务,成立由主管校长任组长的国际化建设领导小组,设有对外交流处,专门负责国际化办学相关工作。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把国际化理念贯穿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工作之中。明确二级学院在学校国际化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国际化指标和任务纳入部门和教师年度工作计划及聘期考核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制度保障

为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及双高任务需求,填补学校国际化办学制度方面的空白,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相继制定了《教师公派出国访学研修》《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外籍教师聘用与管理》《国际学生管理》《因公出国管理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规定》《涉外培训业务管理规定》《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际化办学体系框架、职责分工及责任主体,确保国际交流工作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政策及经费保障

近年来,在自治区教育厅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推进人文交流合作为载体,创新思路、注重内涵,外事工作取得长足发展,教育涉外制度日益完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在经费支持方面,学校专门设有国际化办学专项经费。

六、总结与思考

学校通过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再提升”计划,围绕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学校内涵式发展要求和实际,在师资培养、课程标准输出、技术技能培训、中外人文交流等方面积极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学校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双高”项目建设以来,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持续拓宽,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其中具有海外培训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国际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初步建成。有力推动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和职业教育品牌输出,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受外力影响较大,教师访学研修、学生研学交流、赴国外实习就业等项目无法顺利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被迫搁置或取消,科研和教学国际交流受到极大限制,国际学术会议、学者之间跨境交流互访、跨国学术团队共同讨论和共同实验等交流和合作形式也面临重大挑战。为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学校通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教师研修、学生跨国交流等项目;拓展和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输出优势专业课程标准,打造“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和培训特色项目;深入开展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推进职业教育“国内国际化”建设。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模式与自身人才培养过程相衔接,使学生不受资源、条件限制获得国际水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