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办学,成本收益几何


发布时间:2016-07-1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着低成本竞争优势丧失和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的双重压力。与其他的技能人才获取渠道相比,许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式获取技能型人才,潜在需求巨大。但在现实中,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需求并不强劲,表现为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是什么原因让企业的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呢?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是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随之带来的成本或收益。

    大多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式为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高职学生半年。那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到底花费了哪些成本,取得哪些收益?笔者通过个案访谈和团体焦点访谈,对近60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和收益构成要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建构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成本收益模型和测算方法,并对浙江省和上海市的161家已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进行了访谈式问卷调查,测算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和收益。

    现象一:

    近半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短期亏损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短期成本构成中,企业支付给合作学生的直接或间接成本为23921.70元/人,占总成本的66%;企业支付给培训人员的直接或间接成本为10136.50元/人,占总成本28.0%;而企业寻找职业院校的信息搜寻和决策成本,以及企业提供的场地设备及材料等损耗占比仅为6%。可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主要是企业支付给合作学生和培训人员的直接或间接成本。

    短期收益构成中,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的短期收益为38895.80元/人,占比高达95.8%;企业利用学校资源的使用收益为807.40元/人,占比为2.0%;企业享受政府政策的补给收益为895.60元/人,占比为2.2%。可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短期收益绝大多数都是由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带来的。相对来讲,企业利用学校资源的使用收益和享受政府政策的补给收益占比非常低。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短期成本为36268.60元/人,短期收益为40598.80元/人,短期净收益为4330.20元/人,短期投资回报率为18.6%。可见,当前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在短期内的净收益为正值,投资回报率也为正值,说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在短期内处于盈利状态。(见图1)

    具体来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有的亏损,有的盈利,亏损最多的企业短期投资回报率为-74%,盈利最多的企业短期投资回报率为275%。有73家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率为负值,88家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率为正值,占比分别为45.3%和54.7%。这表明,有近一半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在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

    现象二:

    学生顶岗实习9个月企业方能回本

    从短期净收益来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前三个月均为负值,处于亏损状态。在第四个月,短期净收益为0,可达盈亏平衡点。在第四个月之后,短期净收益为正值,处于盈利状态。到第九个月时,总的短期成本和总的短期收益相等,进入投资回收期。此时,企业可以收回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在第九个月以后,企业就处于盈利状态(见图2、图3)。但是,从不同行业类别和职业岗位来看,其盈亏平衡点和投资回收期存在较大差异。如商贸服务类企业和制造类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分别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二个月和第五个月,而投资回收期分别在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三个月和第十个月。

    对策一:

    建立人员和原材料专项补助资金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最主要的成本为支付给学生和培训人员的人力成本,而企业提供的场地设备及材料等损耗成本、企业投入的合作开发技术或产品的成本等非常低。这说明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深度不够,多数企业还停留于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浅层次阶段,在技术或产品上的合作非常少。同时,企业担心学生可能损坏设备及工具,会采取事前控制对学生实训机会进行限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最主要的收益为学生生产带来的收益,职业院校和政府作为重要的办学主体,两者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都非常低。而职业院校的许多实训场地、设备及工具等实训资源又存在浪费和闲置现象。

    因此,从政府角度来讲,一是可以建立针对学生的专项补助资金,适当分担企业支付的学生人力成本。二是可考虑建立企业培训人员经费专项补贴,给予一线操作指导师傅奖励经费,提升其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三是以各行业的材料耗费标准给予企业一定补贴,增加学生使用企业设备或工具的频率,提升其技能学习质量。

    从职业院校角度来讲,可与企业合作,提升学校在场地、设备及工具等方面的实训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或产品,深化合作层次。

    对策二:

    政府须对部分企业或岗位提供资助

    不同企业在成本收益上呈现较大的差异性,一些企业在短期内就可盈利,而另一些企业则短期内亏损。亏损企业,除非学生留任率高,能为企业带来长期收益高,否则难以抵消前期的净损失。

    总的来看,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大致可分为两种策略:一是稳健型的“生产导向”策略,即在短期内就可通过学生带来的生产价值而盈利,这些收益足以补偿其投入的成本。二是风险型的“投资导向”策略,即企业将学生作为未来的人力资源。在参与办学过程中,学生为企业带来的生产价值有限,处于亏损状态,但企业希望通过较高的学生留任率带来长期收益,以此弥补前期的净损失。

    不过我国劳动力市场自由度非常高,企业在获得劳动力上存在“挖墙脚”“搭便车”等现象。如此一来,企业的长期利益就得不到保障,会造成一些原本采取“投资导向”策略的企业被迫转为“生产导向”策略来参与办学。在这种策略下,企业更倾向于将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或安排学生从事非技能型工作任务,这对学生技能习得和习惯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政府需要对企业进行甄别,并对短期内处于亏损状态,长期收益又得不到保障的企业进行适当激励和补贴,以增强其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而针对在短期内盈利的企业,职业院校需对其进行谨慎选择。

    对策三:

    制定合理的企业实训时间及分配制度

    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间的长短对企业的收益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实习期的最初阶段,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当学生的生产率越来越高,最终达到与其他工人同等水平时,企业最初的净投资才能转化为净收益。这也是为何一些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三个月或半年顶岗实习的原因。

    当前,我国相关政策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一年或半年,这实际上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因为不同行业和职业岗位学生技能获得的快慢和周期不一样。商贸类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在第三个月,那么就算只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三个月,企业也不会亏损,也会愿意参与办学。但制造类企业的投资回收期在第十个月,即便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六个月,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其利益得不到保障,也就不愿意参与办学。

    显然,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净收益和积极性。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如过长,在掌握了所在岗位基本技能后,仍长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而并不能获得额外的新知识或技能,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如商贸类行业,在顶岗实习的第三个月,学生的生产力就可达正常员工的100%,如再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一年时间的话,企业获利将非常可观,但对于学生则是简单重复劳动,会影响学生的技能习得效率和技能学习积极性。

    因此,一方面,要根据不同行业及岗位的技能形成周期,灵活制定合理且匹配的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另一方面,在顶岗实习时间范围内,合理分配学生实习教学和实习生产的时间,以及实习生产时间中的技能性生产和非技能性/半技能性生产时间,有效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

    (作者冉云芳系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教研员,石伟平系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