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职业学院:弘扬沂蒙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2-11-1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16日12版

临沂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沂蒙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红色教育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形成了“一主线两保障三结合”红色文化育人品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条主线”,大力弘扬传承沂蒙精神

作为沂蒙大地上的一所高职院校,学校大力开展以宣传、践行和研究沂蒙精神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教育,构建红色育人体系。

(一)大力宣传沂蒙精神。学校不断创新传播手段,丰富宣传载体,构建“3+1”理论武装体系。一是“抓龙头”,在全校各级党组织建立学习、调研、工作“三位一体”机制。二是“纵到底”,学校各部门单位在本领域开展“学理论、悟思想、见行动、创一流”活动。三是“横到边”,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在各二级学院开展“讲故事、学理论”活动,组织讲沂蒙红色故事、唱响沂蒙等比赛。四是“广托底”,面向师生持续开展“七讲七进”宣讲,成立沂蒙红色之韵社团,举办沂蒙精神大讲堂,录制沂蒙精神专题党课、“红色沂蒙”系列微课。成功举办“青春向党”非聚集红色运动会,巧妙设计了“沂蒙大练兵”“攻上孟良崮”等21个比赛项目,推动沂蒙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去年,学校携手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6所高职院校,联合开展“全国同上一堂课,六种精神话党史”思政课现场教学活动,把沂蒙精神讲授给全国1400余所高职院校的3000余万名师生。齐鲁网、山东卫视教育频道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创新践行沂蒙精神。把沂蒙精神纳入党史学习教育,通过进基地、下基层、唱红歌、诵经典等实践活动,让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开展“临职师生心向党,万人探寻红色路”红色基地寻访教学活动,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先后组织50余批共1.5万余名师生走向孟良崮、沂蒙红嫂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乡村振兴典型村居,重温革命历史,感受沂蒙精神内涵实质。近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省市首席技师、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山东省大学生“青春贡献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师生。

(三)深入研究沂蒙精神。学校坚持把挖掘、阐释沂蒙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沂蒙精神研究教研室为依托,对沂蒙精神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创新提出“推三新、赋三能”理念,优化了教学体系,构建了“情境+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取得红色文化育人成果40余项。深入实施沂蒙精神“三进”、弘扬沂蒙精神名师等工程。开设“沂蒙精神”选修课,编写《沂蒙红色故事》《沂蒙风采》两本校本教材,在课程网站中开设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专栏。今年,学校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加强“两个保障”,提升红色育人质量水平

学校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红色阵地建设,不断加快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推动红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打造高素质思政团队,提供师资保障。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和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注重兼职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导师计划。开展“手拉手备课”教研活动,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同向同行。大力开发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程,创新实施“333一体化”思政实践教学,逐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学校荣获山东省思政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出版思政教材13部,获批省市级思政课题38项,2名教师入选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

(二)打造高水平红色阵地,提供资源保障。学校不断加强红色资源整合,校内建设了由“培根铸魂”思政体验馆、“三山一坡”革命精神展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展览馆、珠算博物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成的“四馆一中心”。校外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与沂蒙红色教育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华东野战军纪念馆等18家红色教育实践单位签订教学实践基地协议。创办“沂蒙实践课堂”,建立了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平邑九间棚、孟良崮党性教育基地等85个实践教学基地,开辟了7条红色教育、红色旅游路线,开发了对外培训课程包。牵头成立鲁南职业教育联盟,筹建红色教育委员会、蒙山论坛,推进校内外协同育人。

密切“三个结合”,拓宽红色育人实践路径

学校坚持以“三个结合”为实践路径,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形成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临职模式,为学校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凝聚精神力量。

(一)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红色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体系,不断强化校外红色实践平台建设。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搭建3个育人实践平台,组建13支校级重点团队、47支院系实践团队,活动覆盖4000余名师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上好“大思政课”。设立“志愿沂蒙”校内实践岗位120个,设置勤工助学专项岗位205个,每周平均参与实践人数300余人,选派学生到11个县区开展“校县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工作。与罗庄区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暨志愿服务培训学院,组建乡村振兴师生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新生到临沂城市规划展览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商城展览馆等地参观学习。

(二)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学校将红色教育与非遗传承创新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以非遗传承为依托,建设“两场馆四基地”非遗教育实践平台集群。从2015年开始,学校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临沂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博览会,吸引来自全国的1124个非遗项目和14万余名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活动。深入实施工匠文化育人,每年举办技能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职业教育活动周和技能比武等,打造了“沂蒙红商文化”“鲁班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齐鲁工匠”等学校专业特色文化,形成了以沂蒙精神为底蕴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品牌。学校入选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创客之家,获批国家众创空间。

(三)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充分发挥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融入农村和城市社区“两委”成员教育,形成了“学、产、用、研、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深化乡村振兴政校合作模式,与市组织、教育、民政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沂蒙乡村振兴“头雁领飞工程”的意见》,确定100名“头雁”进行重点培育。成立临沂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临沂社区大学,构建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探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地市级开放大学,成功转型为开放大学,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高地”赋能加速。学校开展基层干部学历提升、推动乡村振兴的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领导认可,并在全国推广。

(临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