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煤化工技术专业高职扩招生培育典型经验材料


发布时间:2020-06-09 浏览量:


一、基本情况

李克强总理在第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中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相关部署,立足自治区经济发展,发挥多年开办化工类专业的办学优势,与区内化工和煤化工企业紧密合作,主动承担高职扩招任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共完成1941名扩招任务,其中煤化工技术专业扩招生74名,为区域企业职工技术技能提升提供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立足生源实际,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12号)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厅函〔2019〕20号)、《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关于印发《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高职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编制指导性意见》的通知(内化职院院字〔2019〕22号)”、《高等职业学校煤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专业教学标准》等文件精神,通过深入中煤集团、伊泰集团、汇能煤化工、东源科技、亿利资源、美方煤焦化、双欣环保、双欣化学、天润化肥等新型煤化工企业开展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及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需求具体落实到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校企共同制定了充分体现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特色,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针对高职扩招生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对扩招生进行了学情分析,确定了人才培养定位。扩招生大多是化工和煤化工企业在岗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理论结合实际不足。针对这类学生,坚持德技并修,校企共育,培育学生对工作执着、对技能钻研、对产品负责的“工匠精神”。采取“半工半读”、“工学交替”、“送教上门”等方式,根据不同企业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

(二)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开发多元化课程体系

从生产过程入手,通过企业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煤化工技术专业扩招生课程体系,动态调整适应煤化工产业链发展需要的方向课程,依据生源多样性增设专业选修课程,如煤制烯烃、煤制油等,形成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平台共享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建立基于煤化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煤化工技术专业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中,既注重共建共享,又突出特色;既注重各种资源的互通,又针对不同的扩招生源培养对象、学历层次、职业类别、年龄结构和工作岗位开展实用性和有针对性的分类资源建设。以专业对接产业链,课程对接生产岗位,教学资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将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课程教学资源作为专业的重要建设内容,拓展煤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服务多元学习主体,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安排灵活

工作日通过有关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线上学习,周末、节假日或晚间到学校或具备条件的企业教学场所集中面授和辅导。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规律,实施“旺工淡学”的错峰教学,“旺”季以企业实践为主,“淡”季以理论教学为主。对相对集中的在岗职工,按照企业所在区域划分教学点,集聚教学优势和力量,积极做好“送教下乡”“送教上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区域学区” “企业学区”,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实施教学。针对不同生源、不同学习时间、不同学习方式,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式,实行多元综合评价。

2.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挥网络共享课、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优势,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1)实体课堂和网络课程相结合。根据融入职业标准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O2O”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2)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国家开放课程“爱课程”校园端、智慧职教、微知库、蘑菇丁、超星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延伸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讲授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以提出化工生产过程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答疑,形成“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

(4)案例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收集企业素材,在上课前首先交待给学生煤化工企业生产案例的主题,再要求学生分头搜集与案例有关的背景资料,准备课堂讨论发言;在上课时组织学生案例分析、讨论及评价,调动学生生产案例的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

(5)课程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资源库相结合。充分利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提高学生应用专业资源的能力。

(6)任务驱动和项目开发相结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将生产任务驱动和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相结合,将课程分成模块,将每个模块开发成一个模拟生产项目,再将项目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模拟生产任务,最后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模拟生产项目。

(7)教学情境与工作现场相结合。在“双师”教师队伍中,从扩招生所在企业聘请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操作指导,做到实践教学情景与工作现场相结合。

(四)结合企业实际,开发特色教材。根据扩招生生源情况展开学情调研,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以系统性、实用性、技术性、创新性为原则,在充分调研煤化工、能源、新型化工行业生产发展状况及相关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职业教育要求,为合作企业量身定制紧密结合其工艺流程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为扩招生开展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