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四课堂协同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7-10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协同“课程教学主课堂、二课浸润新课堂、社会实践大课堂、网络引导云课堂”四课堂,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润泽师生心灵,涵育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引导青年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
课程主课堂:匠心铸魂,涵育德技并修新传人
构建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黄冈地域文化》校本特色教材,与《大学美育》《大学生劳动理论与实践教程》等形成系统性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并成为全校通识必修课。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包括文化概览、传统美德、文学艺术、民俗文化、工匠精神、黄冈文化六大模块,十六个专题,其中,传统美德模块设置有“精忠报国、敬业乐学;孝老爱亲、亲仁善邻;守礼修为、恭敬谦让;讲信修睦、知荣明耻;俭以养德、廉洁奉公;崇尚正义、勇毅担当”等专题,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仁、义、礼、智、信” 美德内涵以时代价值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专业课程赋能职业适应性。创造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诸多专业课程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中,以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汽车顾问式销售》为例,引入儒家“五常”国学精髓,撷取中华传统美德,并对其进行现代转化,根据课程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重构课程体系,设计“以仁立岗、以忠敬业;以智集客、以真邀约;以礼赢心、以信荐车;以诚试驾、以德促交;以义换诚、以善维和”等5个教学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上课前的5分钟,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5分钟思政”宣讲活动,实现文化育人由“单向输出”向“双向循环”的转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在教学主课堂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课新课堂:文脉培根,厚植文化自信新沃土
建设体验浸润平台。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具有高职特点和区域特色的“一核引领·四元融合”文化育人模式,在校园文化规划中,彰显“红色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先进榜样文化” 特色,在校门口设置“大国工匠”雕塑群,以“贤、智、忠德”等主题命名楼宇和广场,选取李时珍、毕昇、闻一多等黄冈籍名人建设了“名人馆”“名人路”“名人雕塑”,建成1200平方米的“红馆”以及传承黄职精神的 “校史馆”。校园里的一物一景,一草一木与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积淀融合在一起,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和谐统一,发挥环境熏陶、文化浸润等重要作用。
丰富文化育人载体。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技能竞赛、专题文化讲座、道德讲堂等二课活动载体,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南湖道德讲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戏曲名家进校园,戏曲的起源、表演及身段、舞台道具和运用等带入课堂、融入专业,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的魅力;举办“非遗技艺进校园 岳家拳传经典”系列活动,感受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依托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五苑十六坊”,开展漆扇制作、名家作品拓印、剪纸、茶艺、八段锦、东坡菜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不断向学生传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力量,引导学生向真向善。
实践大课堂:红色砺行,淬炼知行合一新担当
共建沉浸式文化教育场域。学校与东坡赤壁公园、黄冈市博物馆共同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建研学基地。充分利用大别山红色资源,先后与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陈潭秋故居纪念馆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展“十大节庆”实践活动。逢传统节日、重要假日,开展新年之约、清明之思、劳动之荣、五四之魂、端午之忆、爱党之情、中秋之韵、师恩之念、爱国之怀、重阳之孝等“十大节庆”实践活动,青年学生走进景区和园区,让旧址遗存变成“课堂”,让文物资料变成“课本”,在文化沃土里铭史承志;走进社区,让专业技能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志愿者精神;走进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的魅力,促进劳动实践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走进企业,触摸现代企业文化,实景感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激发技能报国的热情。
“三下乡·返家乡”力行美德。共青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持续增强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广泛宣传发动青年学生投身岗位实习实践、乡情民情考察、服务家乡建设等“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近三年,1500余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黄冈市近300个“希望家园”项目点,为10000余名少年儿童带去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吴彦鋆等多名黄职学子荣获共青团黄州区委员会“优秀志愿者”称号。学校康颖“青锋”志愿服务队、“巴河之声”志愿宣讲团等4支队伍立项2025年湖北省“爱心托管班”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青少年群体的关心关爱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少年儿童度过安全、充实而又快乐的暑假。在春节和寒假期间侧重开展关心关爱青少年活动,以及为乡村规划、艺术设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家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等,弘扬中华“和合”文化,力行“和衷共济、扶弱助残、守望相助”等中华传统美德。
网络云课堂:云端弘文,引领时代新风新气象
全时段、全领域、覆盖全体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师生同参与、共创建的教育引导新形态,夯实网络云课堂育人阵地。一是用好资源平台,引导学生主动选学国家智慧教育平台、MOOC等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资源。二是搭建“两微一抖一号一台”网络矩阵,“青青黄职”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适时推送网络文化节、校园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四节”活动资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黄冈地域文化》课程对应知识点的图片、视频、微课、课件、文档等资源,上传职教云平台,供学生汲取文化养分;师生制作发布微视频、微电影、动图、漫画等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作有《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清明之思·缅怀先烈》《东坡先生走进黄职》《踮步桥》《莲鼓越歌行》《幻世长安》等宣传海报、视频作品,并存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三是数智赋能文化育人,“智慧学工”推动学生成长智能体与“大先生”智能体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全场景问答交互界面实现文化教育智慧问答。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汤城 程朗 费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