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四大校” 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5-05-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13日10版

近年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打造“双融双促标杆校”“依法治理示范校”“民主和谐阳光校”“现代治理智慧校”“四大校”,形成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多元治理、民主监督、数字赋能”的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打造“双融双促标杆校”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学校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把学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学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学校党建与事业发展“双融双促”。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浙江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获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

二是完善党建制度。学校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和下属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二级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重大事项决策党组织前置研究制度和“议事决策事项清单”,切实将党建制度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效能。

三是打造党建品牌。学校通过实施《党建引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政治领航工程、固本强基工程、建院铁军工程、服务辐射工程、清廉建院工程五大工程,打造“办学治校政治高地”“基层组织建设高地”“‘三支队伍’建设高地”“党建业务融合高地”“清正政治生态高地”五大高地,构建形成了“155”党建工作品牌。

章程统领,打造“依法治理示范校”

一是健全内部制度体系。学校健全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学生突出问题专项管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等办学章程和制度,全面提升了学校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水平。“十四五”期间,学校先后两次开展制度“废改立留”工作,新增管理制度文件44件,修订文件26件,汇编文件299件。

二是优化治理运行机制。学校以各项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为依据,开展厘权、清权和确权工作,编制权力责任清单,优化权力运行流程,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做到每一项权力运行都按流程规范,形成了以章程为统领的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等治理运行体系。同时,学校完善了以学术委员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委员会为主体的教授治学组织架构,并由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三是创新协同发展格局。学校创新“浙江省建设行业促进学院发展委员会—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政府部门引导、契合行业、联合企业、聚合院校、缘合校友、融合国际”的六方四层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政府部门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办学治校格局。

共管共治,打造“民主和谐阳光校”

一是实施民主监督管理。学校建立了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依托的民主监督体系,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制定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处理办法,规范提案征集、审理、办理等程序,切实保障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学校优化以内部控制体系为核心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做好内控手册实施工作,全面推广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流动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和合同控制等全领域控制,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廉政风险防控建设。

三是打造温馨家园。学校建立了定期交流与重大事项通报和征求意见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处理等机制,由学校工会牵头,梳理、优化、承担了50余项与师生工作、生活紧密相关的业务,学校办事平台累计访问1700万余人次,办结率为92.95%,师生满意度达95%。连续多年开展“为师生办十件实事”活动,解决师生关切问题67项。

数字赋能,打造“现代治理智慧校”

一是数字赋能治理。学校制定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为抓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配套制度,强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学校治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建设智慧校园。学校融合校务管理,推进感知型智慧校园建设。建成了“易办易批、易查易问”的“一站式”网上综合服务大厅,根据服务清单梳理重构教务、学工等23个管理系统内的28个业务流程,优化重组103个线下流程,对原有网上办事大厅进行“跑改”提档升级。

三是打造“建院大脑”。学校建成了智能易用的建院“数字大脑”,开发了在职教师版、在校生版等建院个人信息门户,实现校园智慧安防、垃圾监测、火灾预警、智慧归寝等5个场景的数字孪生;打造了校园智慧物联管理平台,建立校内外全域人员从进校到离校的全周期、精准化闭环管理。

(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