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党建领航 匠心筑基 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发布时间:2025-05-09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5年5月9日11版

“感谢党员教师们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2025年3月19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前往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三宝村开展“党建引领助春耕 凝心聚力促稳产”主题党日活动,解决了种植户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稳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像这样的活动只是现代农业学院日常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现代农业学院坚持“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以党建为引领,为四川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注入实实在在的职教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

“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与使命。”2024年6月,现代农业学院教师党支部被四川省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现代农业学院教师党支部自立项第二批“四川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单位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从夯实思想基础、立足粮食安全、拓展服务功能、对接产业发展、聚焦“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五个方面出发,对标“七个有力”,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服务产业和眉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天府粮仓”建设。

近两年,21名党员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师”等,1名党员获评眉山市“教育体育工作表现突出个人”,1名党员被评为2024年度四川省技工教育表现优秀专业课教师,1名教师入选“川越40年·师恩难忘”寻访展播活动。教师党支部入选四川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项目。党员作为负责人运行的东坡农技推广科技小院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四川省三八红旗集体。

树师德正师风,铸就育人匠心

现代农业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构建“党建+机制”“党建+规则”“党建+教研”“党建+示范”四个维度的师德培育体系。

在制度保障上,学院成立师德师风领导小组,推动师德规矩落地见效。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将思政育人水平与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首要标准。在教研融合上,学院锻造教科研同频共振平台。建有国家级别名师名匠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建有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虚拟仿真基地1个。学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教研相长”,立项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2项,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以上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奖项12余项,获批农业农村部门名课名师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获评省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个。在典型示范上,学院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家精神。充分发挥学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级技术能手、省级三八红旗手、省级农业丰收奖“先进个人”、市级“道德模范”“育人先锋”等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可做”的生动局面。在社会服务实践中,党员教师长期扎根生产一线,指导农户种植养殖新技术,助力“天府粮仓”建设。“只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能培养出真正服务‘三农’的人才。”这是党员教师心中的信念。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学院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眉山市农业产教联盟平台、合作育人平台、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平台、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在人才培养上,学院精准对接眉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托现代农业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通过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在技术攻关方面,学院长期与政校行企合作,联合申报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技术研发等。例如,在永丰村打造水稻“一优两高”中试基地,共建东坡农技推广科技小院;运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创新重大农业服务体系;共建动物疾病诊断中心,参与制定生猪生产行业标准;依托眉山市晚熟柑橘产业协会,合作攻克晚熟柑橘生产技术等。同时,赛事驱动成为产教融合的特色路径。学院联合市、区涉农部门等单位连续10年开展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筛选并推广本地宜栽品种30余个,集成推广了机直播稻“齐芽全苗”技术、机插秧“基缓追速”施肥技术等30余项技术,探索提高区域粮食品质与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高效生产方式,“吨粮田”高产攻关达到亩产969千克。

“党建是引擎,师德是根基,产教是抓手。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技术送到田间,把每一名学子培养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学院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与产教融合双向赋能,为“天府粮仓”建设贡献职教智慧。

(杜宗洪 李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