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科教融汇 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27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围绕智能制造特色,坚持技术引领,并跑产业,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技能型社会建设输送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主动适应“中国制造2025”要求,围绕无锡地区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服务机电产品智能制造,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是推进协同育人,提升专业(群)品质。开设与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51个。同时以主持制定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和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为高起点,精准对接关键技术领域,重点突出智能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大技术特征,打造数控技术、物联网技术等5个专业群为主体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形成了“双标同步、三集统筹”专业集群模式。并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统领,集成各专业群优质资源,应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资源集成优势,切实提高智能制造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共建产业学院,发挥企业主体办学作用。学校不断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地方先进产业集群,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共建西门子数字孪生技术、比亚迪行云新能、新道数智等7大现代特色产业学院,联合无锡威孚高科集团、无锡贝斯特精机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积极探索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路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探索创新“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联合推进德育与技能、专业与创新教育融合,培养社会紧缺的双证实用型、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届毕业生双证率100%,高技能证书获取率达20.28%,比同类院校高5.3%,专业复合型人才比例超70%、创新创业型人才比例达15%,形成了多样化、多通道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技术技能职业教育路径,在校学生累计获国家技能大赛一等奖29项。

二、坚持技术引领,提升服务支撑产业能力

学校以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为导向,主动在科学技术应用链上寻找位置,形成服务企业生产与服务“端到端”全智能化升级能力。一是对接科技发展,打造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学校适应装备制造业“数字化、集群化”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通过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联合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集“人才培养、生产示范、技术服务、文化融合、国际交流”五位一体的产教融合集成大平台。与施耐德、西门子、无锡透平叶片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聚焦制造智能化刀具自动化补偿、绿色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升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打造学科科研实验室,建成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形成了“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命运共通”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路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校企融合发展。近5年累计吸纳企业投入1.3亿元,共建了8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教师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和学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年均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200余家,师生专利拥有量全国高职院校第一。二是聚焦关键领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与团队。学校以智能制造优势、特色专业为基础,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积极引导推进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找准课题和研究方向,服务地方企业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了10个省级研发中心和7个产业学院。同时聚焦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生产数字化系统等研究方向,建设了3个千万元级研究所。依托稳定的团队和平台,2021年学校申获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苏锡常都市圈工业物联网公共实训基地。近5年,学校培养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新增全国技术能手2名,申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国家级职业院校“双师型”基地,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技术标准16项。

三、坚持科教融汇,服务政行企校协同发展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技改服务活动。一是实施“三进”工程,服务区域企业“智改数转”。学校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体作用,促进学校专业教师供给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探索区域产业协同合作新机制,为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平台、项目、技术、资源”技术技能积累模式,与无锡市滨湖区、常州武进区等地方政府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联合无锡市特有的“湖湾院所联盟”,共同实施政产学研“三进”工程,聚集区域高校科技人才带成果、技术和团队“进园区、进街道、进企业”,并建设中小微企业技改中心,成立无锡职院梁溪创新与技术转移中心、无锡市技术交易市场滨湖分中心,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执教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双师四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批具有关键应用技术、技改经验丰富的科技创新团队,助力苏南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太湖湾科技创新带等科技创新核心区的建设。近5年,累计签订横向科研项目858项,单体超过千万元项目2个,总合同额超过1.8亿元,实际到账经费1.32亿元。二是建立资源转换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科研力量,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等3个千万元级研究所,着力推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近5年,学校申获国家自科、国家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0多个、师生授权专利近3000件,实现专利技术转让转化426项,累计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8000万元。每年为无锡企业完成140多个技术开发项目、20万多人日员工培训。目前在建的无锡智能制造技术交易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到2024年,平台拟实现技术交易合同认定资金额累计达200亿元,企业、学校和认定中心三方技术交易额不低于1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000家,将建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与转化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