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培育优秀工匠

——推进职业教育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22日07版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关键,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特色,彰显工匠精神育人底色,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四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实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涌现出“90后”省部级技能大师领衔人和重庆市技术能手培育对象(学生)等高素质技能人才,擦亮了一张具有鲜明特色的“金名片”。

党建引领,实现以工匠精神涵育“红色匠心”

坚持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深度融合,专业群打造“红色匠心、智造未来”文化育人品牌。通过以“红色基因”打底,以“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加持,对接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打造特色专业集群体系。从产教结合、学用结合、工学结合、评育结合等方面探索实践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四结合”育人矩阵布局,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带头人、省内外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优秀学生等育人力量引入工匠读本培育体系,发挥领导头雁作用、大师带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群团工会协作和杰出校友的榜样带动作用;打造“巴渝匠星”大讲堂文化育人品牌,赓续红色根脉,传承工匠精神,展示“传承红岩之魂、永葆政治初心”等优秀师生专业风采和精湛技能;推进“党支部+项目”“巴渝名匠班、红岩班”师生技能风采展示活动改革试点工作,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师生党员发展、素质提升、实践锻炼等育人培养全过程。

产教融合,实现制造领域工匠人才“善导业精”

创新专业群教学路线与生产路线“校内赛做、虚拟仿做、企业实做”的“双线并进、三境三做”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锤炼工匠本领技能。长期聘请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全国劳动模范刘源,全国技术能手唐跃辉等10余人为产业教授,深化企业产教融合,成立“巴渝名匠班、红岩班”。同时构建省内外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省部级大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联盟10余个深度参与学生学习与日常实践训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学校企业一体、大师教师一体、学生学徒一体、教师岗位一体”“四个一体”的共育岗位成才模式,推进“生手—熟手—能手—高手”的跃升,成为“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3年,专业群学生获得国家技能竞赛奖项17项、重庆市级技能竞赛奖项82项。

要素融合,实现以工单式“精育匠才”

建立校企高效协同、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教学与生产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成1个工业机器人运维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和5个校级研究中心。围绕专业群制造、操作、装调、运维四大技术核心,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化分解,融入“职业”“岗位”素养课程,构建“教学内容项目化、任务分解模块化、学生参与岗位化、学生实践工单化”的“四化一体”教学模式。每门课程坚持“主体性、实用性、系统性、趣味性”四个原则,创设4—6个情境,辅以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解决了“校企”碎片化融合、浅层次协同的问题,专业群学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

校企融合,实现以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之师”

探索工匠精神“双主体三阶段+实习基地+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西门子共建重庆城职—长城汽车智能制造学院、长安汽车工匠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校企共同创新“1+1+0.5+0.5”现代学徒制岗位分段培养举措,从“认知+强化+实习”三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校内实习+企业生产零距离”培养学生技能,实现“让学生以工匠形象走出去,让工匠以育人身份走进来”的目标。让学生毕业后既是“教师”,又是“师傅”,既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魂,培育铸就大批“中国制造”的优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罗飞 韩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