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奋斗之姿 书时代芳华

——记学校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18-10-1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18年7月,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9支队伍在骄阳和清风下分批出发,以医高专人的奋斗之姿,书写新时代壮丽芳华。

    以健康扶贫为根本 扛起乡村振兴责任

    播州区永乐镇乡场上,药学系实践队陈晶老师摆开了摊子,为络绎不绝的赶集乡民普及用药安全知识,村民们听得投入专注,把她围了个密不透风;沙滩村永丰组场坝里,卫管系李静老师和学生们挨家挨户讲解原发性高血压防控知识;在习水县青杠坡村小学操场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那是临床系实践队的老师和学生们用游戏、唱歌、表演等方式,给孩子们讲解口腔保健知识;护理系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组成的联合实践队在道真县大磏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护理、慢病管理等服务,刘明玉等几个年轻老师正在做“宫颈癌的预防”“手足口病患者的护理”“常见外科疾病的处理”的讲座,村里的妇女们把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他们和上海的老师们一起帮助村卫生室组建了“村护理员志愿服务队”,为孕产妇、婴幼儿以及老年人开展专业护理服务指导,学生们还现场示范了心肺复苏操作。

    医技系“大学生禁毒志愿者走进万户家庭”实践队兵分三路,分别于“绥阳—正安—道真”线路,“湄潭—凤冈—余庆—务川”线路,“仁怀—习水—赤水—桐梓”线路,调研走访多家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开展禁毒宣传和问卷调查;在播州区乐山镇,中医系“乡镇保健穴位疗法普及”实践队走在送医入户、回访精准扶贫户的山路上,陡峭的山势、闷热的天气,没有阻挡师生们的高涨热情,晶莹的汗水,挥洒的是遵义医高专人的担当和责任。

    青春大学习为契机 宣讲党的政策文化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学生组织实践队,申报成为国家级别“青春大学习”新思想宣讲团,深入基层,在新舟镇沙滩村永丰组开展“师生访亲友,政策送万家”活动,用LED电子屏幕播放宣讲视频和政策,广泛深入宣讲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道真县大磏镇文家坝村,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学生组织省级实践队,深入调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仡佬族傩戏文化。团委赵喆老师多次向当地老艺人请教,历时半年精心编排,舞蹈节目《傩舞天地》在2018年遵义市首届职教艺术周文化艺术节活动中获一等奖,遵义市文化馆已将其定为省文化节的选送节目。

    探索实践创新模式 拓展实践活动意义

    学校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三下乡”实践创新模式,一是做到“高起点策划、点面相结合”。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等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申报组建成功1个国家级别、6个省级、2个校级重点团队共9支队伍,形成“聚是一盆火,洒着满天星”的点。

    按照部署,实践师生走遍全市范围内各区(县、市)的人民医院、中医院、乡镇医院及其附近街道、村镇。学校把实践效果作为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内容,让活动效果一线变扇面、扇面变成圆,做到高起点策划、点面相结合。

    “多方资源整合,校际强强联合,校内多队合作”模式是学校创新模式之二。多方资源整合,体现在把“三下乡”活动、扶贫基地建设以及学校大扶贫助推全面小康战略整合起来。校际强强联合,护理系实践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的联合,既加深了两校医学科研的合作交流,也增进了彼此对医疗事业助推基层健康达到全民小康的理性共识。校内多队合作的方式,避免了重复浪费医疗服务资源,也减轻了实践基地的对接负担。这一创新模式把暑期“三下乡”变成了“常下乡”。

    学校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组织和引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投身人民伟大实践,担当起医高专人坚持把健康扶贫作为防止病魔将群众拉入贫困深渊的重要防线来抓的时代责任,拓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张武晓 刘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