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协同创新,小投入撬动大产出


发布时间:2017-08-1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17日04版

“青岛科技大学牵头组建的‘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省财政专项投入2300万元,带动牵头高校投入1.95亿元,其他协同单位特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中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等,共投入3.6亿元,产生经济效益17.1亿元,社会效益5.8亿元。”近日,本报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近几年来,一直静静开放的山东高校协同创新之花,已经结出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

   自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省科技厅联合实施“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以来,山东共立项23个、培育建设1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协同省内外高校45所、科研院所54个、企业103家、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20家,覆盖了全省83%的硕士以上授权高校。

    “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学科建设、产业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郭建磊说。

    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山东省财政专项经费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小投入撬动了大产出。“首期省属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2.69亿元,多渠道带动经费投入34.97亿元,使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研发资金的蓄水池,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经济效益就达到523亿元,投入和产出比极为可观。”郭建磊介绍说。

    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该中心牵头研发的“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和“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创制与传统淀粉衍生物的绿色制造”技术,分别获得了2014年度和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为企业带来产值逾150亿元。

    协同创新中心在产出重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的学术影响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已承担国家级课题1478项,省部级课题1540项,产出标志性成果74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43项,成果转化590项。其中化学成像功能探针协同创新中心发表的学术论文《活细胞中四种肿瘤标志物的同时检测与成像》,在国际化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科学》(Science)专门刊文介绍了这一成果,指出“应用纳米粒子生物传感器作为细胞内的探针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领域,并且已经开始获得成功”。 (记者 魏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