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未来,我们怎么教和学?
发布时间:2011-07-05
未来,我们怎么教和学?
——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组织“未来课堂”体验
6月25—26日,“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示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来自职业教育、国家部委、行业企业、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社会团体的各界代表共2000余人“问道”于天津,会议以“课堂魅力”、“职场魅力”、“发展魅力”三大模块为载体向社会展示高职教育的丰硕育人成果和广阔发展前景。
会上,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3位教师为参会代表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未来课堂”体验,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我们怎么教和学”这一前卫课题的思考。
“未来课堂”:三点互动
思科公司为“未来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天津会议现场与高职院校、企业之间的实时连线,“未来课堂”分为5个环节,环节1:王大鹏老师在会议现场引入“汽车行驶跑偏典型故障的排除”这一学习任务;环节2:实践专家在企业维修车间进行故障原因分析;环节3:现场的王大鹏老师借助汽车资源库的企业案例、虚拟实训等板块讲解相关知识;环节4: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实训车间的实车上排除故障;环节5:现场王大鹏老师进行总结讲评。
“未来课堂”体验以汽车故障的分析和排除为主线,跨越校校界限、校企界限,教学场景不断切换,教师角色不断变换,着实让参会代表吃惊不小。
研讨:成本与实施
授课结束后是15分钟的现场互动,会场气氛非常热烈,一位代表首先就“未来课堂”的运行成本表示担心,另一位代表则对学校和企业间的连线感到不可思议,如何保证企业一线工作与学校教学内容的实时对接呢?……可以说每个参与体验的代表在惊讶的同时也满腹疑问,显然“未来课堂”体验已经对老师的观念形成巨大冲击:校企连线看起来很美好,怎么才能实施呢?
现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高职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正在步入发展新阶段,但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专业、课程、师资都需要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许多院校的实践表明了一点,对企业资源的整合程度决定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程度。在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中,现代科技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呢?
畅想:借助领先科技,整合企业资源
科技发展超乎想像,未来科技一定会大大促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教育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以之为依托正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邢台职院汽车系组织的“未来课堂”体验颠覆了地点单一、形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它不是“概念”,而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它带来的启示是: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高职院校该如何借助领先科技的力量,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作场景,使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
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未来课堂”离我们还有多远?这要看我们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有多快。为使学生将来更好胜任工作,“未来课堂”跨越时间、空间限制,给学生最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显然对现有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强大冲击波,比如制度上如何保证企业持续热情参与?如何协调教学与生产这对矛盾?多方参与的课堂组织如何进行薪酬分配?……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各高职院校只有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不断创新,大胆实践,“未来课堂”才能顺利起航。
要求:面向未来,面向人人
“未来课堂”于大家而言还是新事物,要让它服务于人才培养,还要求我们树立“面向未来,面向人人”的观念,以开放的心态和接纳的胸襟畅想实现它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