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院:打造智慧教育平台 赋能学校“双高”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0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实施背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部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并于2022年3月上线,同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数字化转型试点学校,以解决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对接产业的优质数字资源不足、数字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改革深度不够、数字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平台为基、资源为核、应用为王、安全为要、服务至上”的原则,聚焦核心应用场景打造,实施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数字画像,打造数字校园标杆,推进学校现代化治理,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二、具体措施

(一)融合新技术,建设“四全”智慧校园

1.系统设计,构建“101”智慧校园体系

学校以国家“双高”建设为契机,投入一亿元,按照“绿色、智能、安全”的原则,构建“一个顶层设计、一张超融合网络、一朵混合云、一套数字平台、一系列智慧应用、统一门户、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套安全保障体系、一套数字化治理管控体系”的“101”智慧校园体系,建设“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全融合”的智慧校园。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目前学校教育管理相关数据与教育部职业院校数据中台已经完成100%数据对接。

2.数据融合,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底座

一是统筹实施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流程引擎、统一消息、应用集成、GIS/位置服务、物联网、视频云等公共能力支撑平台的建设,为所有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能力共享支撑;二是建设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满足计算、存储、网络、防火墙、虚拟化、大数据、公有云等资源自动化入云需要,实现管理运维云化;三是建设学校主数据中心和息壤数据平台,实现全校数据融合共享与分析。

3.流程再造,建设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

在“一表通”建设应用的基础上,流程再造、重构服务,对主数据平台、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建设以师生为中心、线上线下联动的“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建设,PC端、移动端、实体大厅、智能一体终端多端服务,部门、数据、服务、空间多维互联,实现师生随时、随地、随身的高效办公和学习。

(二)汇聚新资源,打造“四位一体”核心场景

1.建优质课程资源,打造混合式教学新生态

修订完善课程、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为数字资源建设、使用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双师”融合,协同开展对接产业的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智慧教室、生产性智慧实训车间,依托智慧教育平台、课堂互动APP等智能工具,鼓励教师开展情景式、讨论式、启发式、任务式、项目式的混合式教学。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等多场景应用,培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并在全校推广,打造混合式教与学的新生态。

2.破“三高三难”,打造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结合德阳重装产业特色,联合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龙头企业,依托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教学、生产和实践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问题,开发模拟仿真实训项目,搭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理论学习+虚拟训练+真技实操为一体的高效教学和实训场所,打造具备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的虚实结合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3.校企双元协同,构建“数字+”实习管理新模式

依托校企联合开发的学生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将信息技术与管理制度、规范深度融合,实现实习管理数据和资源的统一。利用PC和手机作为应用终端,有效促进实习过程中各角色的信息互动,从而高效完成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动态化监管、师生定位跟踪、远程式互动管理、实习报告电子化、电子档实习数据、就业、实习轮岗、实习鉴定等工作,构建学校、教学系部、企业师傅、校内指导老师、学生、家长多角色协同参与的“数字+”实习管理新模式。

4.线上线下结合,构建立体化师资培训体系

实施教师轮岗和培训制度,专业课教师每五年至少6个月到企业或学校产学研平台轮岗锻炼,教师年均培训学时至少90学时,并纳入到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条件。线上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线下设立教师工作坊、教师企业工作站,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数字资源和立体化空间。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定制培训,加强过程跟踪与评价,为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以及职业发展实施数字画像。

(三)探索新机制,形成教育教学智慧服务体系

1.产学研一体,组建大数据中心

与华为、奇安信等企业合作,整合学校软件工程系和信息中心师资力量,共同组建学校大数据中心,配备专职科研与技术服务人员,校企联合开展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研究,为区域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同时,开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画像模型研究,为学校“智慧大脑”建设提升技术支撑。

2.数字联接,组建智慧运营中心

按照“服务智慧、智慧服务”的理念,组建智慧校园运营中心,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实施数字孪生校园建设,全景式、沉浸式、交互式呈现实体校园,形成实时、同步、闭环的智慧校园运行管理系统,覆盖教学、学工、科研、人事、财务、资产、招生、就业、安防等全方位,实现校园管理与服务的可视、可控、可管,为校园智慧化运营、高效决策提供支撑。

3.打破桎梏,形成教育教学三级服务体系

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统一服务标准,形成学校、职能部门、教学系部三级服务体系,信息中心和大数据中心负责智慧校园建设、运营与管理,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科研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核心业务的管理与服务,各教学系部设立教育教学服务专员,具体组织、协调本系部师生信息化培训、资源上线、线上评价、需求调研等工作。

三、取得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建成智慧教室、智慧实训室166间、高清录播室1间、虚拟仿真实训室7间,建成147门校内独立SPOC、84门异步SPOC、50门同步SPOC,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学生累计278.71万人次。《焊条电弧焊技术与操作》等1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对接,选课总人数达6.2万余人,师生互动人次达21万余次。2021年,重大技术装备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

(二)教师教学能力显著增强

建成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各1个。近三年,学校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7项,获奖数位居全省高职前列,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教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四川技术能手”“四川工匠”6名、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名。2021年,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所优秀院校”。

(三)区域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充分发挥我校高水平产学研平台优势,以及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库等资源优势,先后承接了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级培训项目、四川省职教师资国培项目、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项目等重点培训项目,面向中国航发、中核四0四、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二重等企业,开展各类非学历线上培训年均约2万人次,混合式培训规模年均超过20万人日,示范辐射作用明显。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中心黄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