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16所“田间学院”助推库区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11-3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围绕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坚守职业教育“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创建16所田间学院,把职业教育办到三峡库区农村田坎上、农民心坎上、农业命脉上,培育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2022年“‘田间学院’助推乡村振兴”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创办“田间学院”,构建人才培育的“三农模式”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院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批示为引领,联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重庆万州、云阳、开州、忠县等区县设置集校园双创基地、庭园双培基地、田园双生基地“三园一体”的田间学院16所,创新人才培养五融合·五重构·五联动的“三农模式”,首创了田间学院培养三农人才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的理论范式和行动框架,形成了与田间学院相关的“田间微课”“田间游教”“田间学分”等概念体系、话语体系与方法体系。

二、深化“三教改革”,塑造服务三农的“三峡范本”

学院深化“三教”改革,实行“做学结合、理实交替”,创建了涉农高职院校服务重庆乡村振兴的“三峡范本”。教师开发田间教材37部,获国家级等奖励51项,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8项咨政报告被国家部委采纳。全校47个专业面向“三农”开展学历教育与农民技能培训,十年来培养乡村高技能人才2.8万余人,培训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和高素质农民5.1万人。 “田间学院”经验在国内外会议交流30次,受邀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西部论坛作主题报告。成果在江苏、广东、四川、陕西等8省市14所院校推广应用。2022年挂牌成立“斯里兰卡乡村振兴学院”,田间学院作为范式走出国门,为“一带一路”国家奉献中国“乡村智慧”。

三、创建“三园基地”,打造精准帮扶的“典型项目”

学院实现“校园、庭园、田园”教学时空转换,创建“三园基地”189个,打造了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3个,成为中国高职发展智库统计的“全国第一”。

校村共绘“稻渔盆景”。田间学院师生在重庆9个区县15个村开展稻鱼综合种养研究与实践,面积达3.27万亩。一片片靓丽的“稻渔盆景”年经济效益达1.12亿元。《产教扶贫:“稻渔共生”促攻坚》荣获2019年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产教共造“致富腊肉”。凭“赚了是你们的,亏了是我的”承诺,70余名师生率领村民创办巫溪县天元乡万春腊肉加工厂,年产值实现1200万元。《脱贫影像:产教融合打造“腊肉新乡村”》荣获2020年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2021年6月6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梦圆万春”为题,对田间学院的“产教育人”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专题报道。

师民共建“田间课堂”。学院在田间开设行走课堂,村民“点课求学”,老师“问需施教”。牵头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国家行业标准,创建“田间微课”261 门。创办古红桔种植太龙班、芦花鸡养殖龙驹班等55个特色产业班。《田间赋能:乡村“游教”促振兴》荣获2022年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四、坚持“院校同创”,奋笔乡村振兴的“大田文章”

学院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组建教学研究团队,形成的《人才振兴:职业教育“1+N”融合行动模式探索》等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在《教育研究》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5篇,其中CSSCI 26篇,被《新华文摘》转载8篇。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等领导的高度肯定,称赞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了“西部样板”。国务院官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190次报道。核心成员因服务乡村振兴重要贡献及教学改革成就突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供稿: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福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