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


发布时间:2022-11-3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30日10版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针对当前乡村人才毕业后不愿返乡,本土人才培训分散难集中、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争取政校企行合作共建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不断优化适合乡村特点的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打通了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的“最后一公里”,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了路子、贡献了力量、干出了成效。

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的建设缘起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较早开办导游、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等文化、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是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顺应职业教育发展大势,虽然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但毕业生稳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不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切性和贡献度较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旅游正成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重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急需搭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的载体和平台,聚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形成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合力。为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改革文化旅游乡村人才的培养模式,切实担负起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使命,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从为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区县搭建乡村人才培养基地、提供服务平台出发,开启了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的建设与改革实践工作。

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的功能定位

政校企行合作赋能,打造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培训、特色文化建设传承、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平台,带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城乡统筹深入推进,立足乡村振兴重点联系区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带动重庆,辐射西南,示范全国。

(一)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以培养乡村文化旅游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积极开设旅游、餐饮、民族文化艺术、艺术设计、文化服务、体育、食品、电子商务、公共事务管理、中医药、环境保护等面向乡村文化和旅游产业振兴的专业。与相关文化旅游投资公司和当地政府部门开展“订单式”文化和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引导文化和旅游类技术技能人才回乡就业,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二)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训。适切乡村文化振兴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对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民宿经营人才和返乡创业青年进行文化和旅游新形势、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定期轮训,构建乡村高素质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适应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立足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旅游、餐饮、电商、运动防护等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技能培训,对发展乡村旅游村的群众进行红色故事讲解和非遗文化传承技艺培训,建立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的持续成长通道。

(三)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传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组建“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倡导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市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开展乡村振兴题材文艺创作,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重庆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参与农民丰收节、农民艺术节、乡村春节晚会等活动,培育具有重庆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当地提升红色文化、拓展非遗文化、丰富古色文化的现实需要,探索实践文旅联农带农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红军长征精神研究阐释,打造“红军长征精神代代传”乡村振兴研学旅行线路,建立全市青少年乡村振兴素质拓展基地(劳动教育基地);举办民俗文化节,保护传承土家摆手舞、酉阳民歌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当地民族表演艺术、民族美术、民族服装与饰品和民族传统技艺;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切实开展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的调研与保护。

(四)乡村文化旅游科学研究。建立重庆乡村振兴产学研联盟,组织专家、行业企业因地制宜系统规划研究乡村振兴的旅游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挖掘打造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立足当地努力将生态、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试验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排头兵”的现实需要,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探索新模式、引领新方向,引导城市人员到乡村进行研学旅行。

(五)乡村文化旅游国际交流。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联合国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交流国内外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学术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在国际乡村振兴事业中贡献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重点总结当地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切实抓住“生态”“人文”两个“宝贝”,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的先进经验,举办高层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国际学术论坛,协助开展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餐饮节、文化服饰节,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的运行策略

(一)组建方式。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部门、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组建,双方签署《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共建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双方联系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导兼任院长,当地产业指导组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兼任常务副院长,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同时,积极争取重庆市乡村振兴部门、人力社保部门、民政部门、科技部门,以及市级以上相关部门的支持。

(二)运行保障。在人员保障上,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整合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导游、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社会工作等现有适切乡村振兴的专业,组建二级教学科研单位,挂设乡村振兴学院,落实专门教学科研人员,协调组织市内外有关专家团队,确保有专门的机构、团队和工作人员负责乡村振兴工作。在场地保障上,人才培养在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技术培训、文化活动、国际交流、科研调研等社会服务功能在市级以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进行。由市级以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政府部门统筹协调,落实培训、实践、考察场所,维护培训、实践、考察场所的安全稳定。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对培训和实践场地进行功能完善,增添必要设施设备,确保培训教学需要。在经费保障上,由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乡村文化旅游人才培养需要,下达足额招生计划,将财政生均拨款经费和学费全额用于乡村振兴学院日常运行;建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科研创新团队,设立乡村振兴专项科研课题,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研究院,确保日常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部门在文化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能人培训、创业培训等项目安排上,设立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专门培训项目;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文化旅游领域课题项目、文艺创作项目等申报上,尽量下达乡村振兴专项计划,拨付专项资金。积极协调重庆市人力社保部门、乡村振兴部门、民政部门等,在政策、培训项目和经费上予以支持。在运行机制上,每年举行一次联合组建单位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下达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各专业招生计划、各类别人员培训计划、研究项目专项计划、“三下乡”社会实践计划、重大活动安排计划,研讨总结年度工作。由各单位按照本单位项目管理的相关办法,检查督促项目运行情况。

计划经过5年的建设,能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链相关企业人才需要,对市级以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全部进行“订单式”培养,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全覆盖轮训市级以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的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建成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培训的示范基地。系统开展乡村特色文化建设,建成“红军长征精神代代传”乡村振兴研学旅行线路,成为重庆市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的乡村振兴示范中心。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相关决策咨询研究,成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乡村科普示范基地。

重庆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学院的建设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现已培养在乡村就业的文化旅游相关专业高职学生1000余人,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酉阳县车田乡车田村)开办高职扩招班2个96人,培训文化、旅游从业人员6700人次,开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等市级课题12项,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文化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科技服务157人次,6项涉及乡村振兴的资政成果获市级领导批示,5名学生参加首届重庆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获奖,“花田月下桃花源”等两个团队在重庆市第二届电商直播活动中被评为乡村振兴优秀团队。学校成为重庆民宿产业协会学术支持单位、重庆文化产业孵化基地、重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理事长单位。

(龚娜 王军杰 周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