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力锻造人才之质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构建“匠心军魂”文化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2-11-24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4日12版

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将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制度设计,构建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协同各方力量和资源,形成稳定、持久的教育教学资源。

多年来,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在实践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持续加强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明确阶段任务,丰富文化载体,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匠心军魂”校园文化育人体系,通过全方位的“四个平台”、多层次的“四项工程”建设,将文化的种子播进育人沃土,锤炼出一批又一批理想信念坚定、技术技能精湛、行为作风硬朗、创新意识超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文系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邢职文化品牌建设”研究成果。

薪火相传,创新构建“匠心军魂”文化体系

校园文化的凝练形成,需要传承校史校风精神,不断沉淀文化内涵。学校在隶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期间,引入军队院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军人素质和军人作风,逐步形成了以“勇于担当、忠诚奉献、雷厉风行、纪律严明”为主要特征的军队文化;在职业教育办学期间,无论是和老军工企业还是和现代企业都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军工企业职工的“艰苦奋斗、恪尽职守、实干创新、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了师生的血脉中,成为学校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不竭动力;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就出生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其“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与职业教育高度契合,学校举办高职教育以来,把郭守敬的科学探索精神即守敬文化引入到学校文化内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0多年的高职教育办学历程,20年的军队办学经历,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逐步形成了“军队文化、企业文化、守敬文化”三元文化高度融合的特色文化品牌,并在三元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凝练为“匠心军魂”核心文化理念。“匠心”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旨在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军魂”体现学校育人特色,即铸就忠诚奉献、勇于担当、雷厉风行的军人气质。“匠心军魂”就是用工匠精神和军人气质养心育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技术技能精湛、行为作风硬朗、创新意识超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搭建“四个平台”,全方位推进“匠心军魂”文化体系

围绕“匠心军魂”文化育人核心理念,学校搭建了思政教育、实践教育、“双创”教育、社会实践四大平台,构筑全方位文化育人模式。

(一)思政教育平台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一主两辅”(思想政治教育主课堂、专业课程与第二课堂)思政教学改革,构建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牵头成立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着力进行思政教育理论课堂建设和思政教育实践课堂建设;每年定期利用思政学堂、党建长廊或到抗大纪念馆、冀南革命纪念馆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忠诚奉献的爱国情怀。

(二)实践教育平台

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工匠精神进校园、优秀校友进校园、阳光体育进校园”系列活动;策划组织“国旗下的公开思政课”“升国旗唱国歌 祖国在我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艺大赛”“读书讲坛”“歌声中的党史”“书法绘画摄影展”“守敬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学生”主题活动;每学期开展安全文明月活动,打造文明平安校园;定期开展“道德讲堂”等主题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双创”教育平台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文化育人全过程,搭建多维度“双创”教育平台,践行“匠心”文化理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育构筑支撑链,培养强技艺、能创新、敢创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一是建立“专业—院系—校”三级竞赛体系,以“互联网+”“挑战杯”“中国创新创业”三大高水平“双创”赛事为载体,打造“互联网+创业项目实训班”“金种子项目选拔营”“项目实战训练营”,全面提升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创新意识、创造活力和创业能力。二是以“创新工作室+科技创新平台+众创空间”三层“双创”实践平台为依托,以“行业导师、创业导师、专业导师”三导师结构化团队为指导,塑造创新型技能人才“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三是依托“创新工作室”“守敬科坊”开展技能训练,将创意思维转化为产品原型,完成“技术化”积淀;依托“众禾”“星期六”等省级众创空间开展创业项目孵化,转化科研成果,完成“市场化”转化,检验创新型技能人才培育实效,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匠心、历练技能、激发创造力。

(四)社会实践平台

充分依托社会实践平台,发扬“技术立校、军风育人”的学校精神,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磨砺匠心,奉献爱心,将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将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答卷中。一是广泛动员8000余名青年学子参与“三下乡”“燕归巢”暑期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是组建了“大学科技服务站”,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需要,瞄准“三农”产业短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探索“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与县科技部门合作,累计参与技术研讨50余次,主持参与新产品开发2项,特别是激光自动切管机控制系统的开发、自动拧螺丝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产品已经投入市场,累计销售额300多万元。学校创新实践、科技帮扶的做法被权威媒体宣传推广。

实施“四项工程”,多层次构建“匠心军魂”文化体系

围绕“匠心军魂”文化育人核心理念,学校组织实施了“理念入脑入心、治理能力提升、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园环境优化”四项工程,成效显著。

(一)培根铸魂,实施理念文化入脑入心工程

规范学校形象系统设计,在校园建筑物、日常办公场所等推广使用学校规范的形象标识;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引导师生自觉佩戴校徽;通过文化石、电子屏、文化墙、宣传栏等展示文化标识;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使用校徽校旗,诵读校训和学校精神,广泛传唱校歌,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学校核心文化理念。

(二)完善制度,实施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学校将“匠心军魂”核心文化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教学诊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党建思政、文化建设等12个方面300余项规章制度中,落实到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等各个层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现代化高校治理体制机制,规范了办学行为和师生行为,增强了质量文化意识,营造了运行高效、规范有序的校园治理环境。

(三)规范行为,实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程

学校通过“三大计划”大力实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工程”,持续打造“求实创新、精益求精”的校风、“敬业精业、乐教善学”的教风、“纪律严明、砥砺奋进”的学风。将“匠心军魂”作为文化基因,融入师生血脉转化为独有的行为特质。一是大力推进“文化奋进”计划。广泛开展人文素养课程和公益劳动周,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阳光体育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活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交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二是大力推进“军魂育师”计划。通过军风军魂培育教师的师德师风,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地方离不了、行业有影响的师资队伍;激励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四有”好老师。三是大力推进“军风塑行”计划。多年来,学校继承军校传统,坚持实行“带班员”制度,日常生活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实行“一日生活制度”,进行规范要求和管理,强调时间上的秩序化、纪律性和执行力;坚持每周一升旗仪式后举办“国旗下的思政公开课”活动,年均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收到良好效果;组建“红星团”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教育特色活动,并设立红星党支部开展党建活动,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纪律严明”的军人作风。

(四)环境育人,实施校园环境优化工程

学校围绕核心文化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系统规划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学校以“守敬路”“精技路”“军风路”“军需路”等文字命名道路;建设校史馆、守敬文化广场、红星礼堂、军队文化长廊、党建长廊等文化场所;打造校训石、守敬问天雕塑、文化墙、浮雕墙、宣传墙、石刻等校园文化设施。构建了“一湖三馆三堂三厅四广场六中心”的校园育人环境。通过环境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匠心军魂”核心文化理念的感染和教育。

激发活力,“匠心军魂”文化育人成效映现

经过不断地创新、锤炼、实践,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匠心军魂”文化育人效应凸显,使得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迸发出蓬勃活力。

建校40多年来,广大教职员工秉承“德能并蓄、敏行担当”的校训,传承和发扬学校精神,在学校发展建设的关键时刻,能够拼搏奉献,担当作为,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管理水平、育人成效、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获得“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校园”等一系列重大荣誉称号,并在2021年1月转设升格为河北省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技术院校。学校在全国首发《立德树人质量报告》,被多家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热议。近年来,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数量居河北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匠心军魂”文化育人成果被国家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魏继华 李相臣 张汝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