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四重”关键点, 激发师资队伍“四力”


发布时间:2022-09-08 浏览量:

建设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师德师风、晋升渠道、分类质量、综合评价“四重”关键点,用好“师德第一标准、分类第一原则、实绩第一标尺”的岗位评聘“指挥棒”,探索实施教师分类评价,深入推进教师岗聘评价制度改革,推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激发师资队伍原动力、驱动力、竞争力、成长力。

重师德师风,优化师资队伍原动力

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岗位竞聘的首要标准和前置条件,先后出台《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意见》《师德考核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教师工作部牵头、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压实基层党组织主体责任,在岗位竞聘和师德考核过程中设置师德师风“教师本人自评—党总支考核—学校师德考核领导小组鉴定”三级考核体系,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表现进行全方位鉴定。推动师德师风鉴定标准化,明确将“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作为评价指标,将师德考核评价模块嵌入岗位竞聘申报系统,建立全体申报教师的师德师风考评电子档案。注重师德师风评价结果运用,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将师德考核结果与岗位聘用挂钩,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重晋升渠道,深化师资队伍驱动力

以岗位需要为基础,建立了直聘、特聘与竞聘相结合的多元化聘用体系。在常规竞聘基础上,学校鼓励任现职以来取得国家、省级高规格人才称号、荣誉称号或在专业领域做出突出成就的优秀人才通过直接聘任聘至高级岗位。对学校新引进的具有突出成绩、高超技术水平的行业企业专家,取得高水平成果的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经学校聘用委员会综合评议后可特聘至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坚决落实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审要求,单独制定专职辅导员和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聘办法,单设指标、单独评聘。

重多元分类,强化师资队伍竞争力

根据专业群特点,完善分类评价标准,针对不同教师岗位出台不同的岗位评聘标准。专任教师按照从事教学、科研的侧重,细分岗位类型,制定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科研及社会服务型等三类不同类型的差异化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找准赛道、明确目标、积极奋进。

优化岗位类型设置,凸显教育教学实绩,教学为主型岗位大幅降低科研成果门槛要求,重点考核教师在学生培养、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中的工作实绩;科研和社会服务岗位不侧重考核授课工作量,重点考核教师在教学成果著作、标准规范、创造的作品等高水平的代表性成果,突出评价其在成果质量、原创价值、社会服务的实际贡献等情况。

重综合评价,内化师资队伍成长力

从教师“引入——培养——成长——发展”职业进步规律出发,结合上级有关教师发展标准和我校教师队伍特点, 构建“新手——胜任——成熟——专家”阶梯式发展标准链,建立基于岗位的“初级——中级——副高——正高”标准链 ,制定基于“基本发展能力、教学与教研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学生教育与管理能力”四个维度的各阶段教师发展标准,将各阶段发展标准融入岗位竞聘业绩条件,建立完整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优化定量评价体系,按照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维度,分类细化赋分标准和权重,为岗位竞聘提供精确量化指标参考。

形成上下贯通的四级目标链,将教师年度目标与聘期内拟竞聘岗位进行“锚定”,结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职称晋升,明确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新手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专家阶段四个时期的“师德师风标准、工作任务标准、成长发展标准和考核评价等标准”,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标准。实行3项代表作成果制度,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在教学方面,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完善基本教学工作量制度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提高评教结果量化评价指标,切实改变以往以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为直接依据的论文评价模式。

近年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四重”关键点,建立新教师入职宣誓、优秀教职工表彰、师德先进典型巡回宣讲制度,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国模范教师、信息学院王风茂教授应教育部邀请,作为省教育系统三位代表之一现场参加建党百年庆祝大会。教师在国家、省市区各类行业协会或组织担任专家的人数三年来净增100余人,专家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学校横向课题到账额净增1500余万元,教师科研服务社会、行业企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及人事制度改革成效获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和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刊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