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机遇


发布时间:2022-06-15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2年06月15日09版

从2007年至今,位于江苏南京市的爱德面包坊累计接收了近100位心智障碍人士进行职业内容培训和庇护型就业。这些“喜憨儿”员工在面包坊经过专业培训后具备了基本的职业能力,他们在这里平等地参与工作,享受有尊严、有意义的人生。图为在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残障员工与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一起制作绿豆糕。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张惠娟

●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北京冬残奥会赛场上,一位视障运动员的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也被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会讲话中提及。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

● 5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促进法也多处提及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 残疾人职业教育迎来新的法治环境

“目前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随着老龄化加快等社会因素,残疾仍会多发高发……”在6月7日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院校特殊教育专门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残疾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国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用一组数据介绍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总体现状。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71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城乡新增180.8万残疾人就业,1076.8万困难残疾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1212.6万困难残疾人得到生活补贴,1473.8万重度残疾人得到护理补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了80%,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数据见证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成就。

“办好残疾人职业教育,关乎民生福祉。让残疾人群体实现小康,就业是前提;而让残疾人拥有一技之长和就业机会,从而防止脱贫后返贫,接受教育必不可少。近年来一系列关于残疾人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频出,为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发展保驾护航。”孙善学介绍,最近颁布的新职业教育法,多次提及“残疾人职业教育”。“新职教法不仅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还清楚地写明了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制度路径。”孙善学举例说,比如,新法“总则”第十条第四款明确表述“国家采取措施,组织各类转岗、再就业、失业人员以及特殊人群等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扶持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第十八条中,也明确提出“国家采取措施,支持残疾人教育机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或者联合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如何让每一个残障人士都掌握一技之长,以自立自强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不可或缺。

在孙善学看来,法律的实施让残疾人职教事业在法律上有了依据保障、在政策上有了支持、在项目上有了部署,“接下来就看广大职教人如何去做了,大家合力共推让职业教育为残疾人就业助力……”孙善学建议职业教育人要对包括新职业教育法在内的所有涉及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统筹研究,在了解的基础上用好法律空间。

??? 残疾人职业教育如何突破历史困境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规模明显扩大,保障条件逐步得到完善。但总体来看,残疾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尚有待提高。”会上,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陈桂林开门见山指出了当前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残疾人职业教育是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据统计,我国15岁-20岁残疾人口约170万,而2021年全国所有职业院校在校残疾学生仅4.2万人……”陈桂林用一组数据表明,现有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尚无法满足广大残疾青年的求学需求。比如,现有残疾人职业教育无法满足残疾青年求学需求,地方政府残疾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现有残疾人职业教育理念滞后、模式单一,师资结构和教师职业能力不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社会用人观念和家长期望与院校人才培养脱节,专业课程和课程标准不适应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残疾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技能训练缺乏有效指导等。

“以残疾人职业教育在职业规划和技能训练方面的指导为例,因经费、场地、师资水平等种种原因,大部分残疾人职业院校未能根据不同残障学生特点开展职业规划和技能指导。”陈桂林指出,残疾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必然影响着学生参与社会的核心竞争能力。令陈桂林担忧的是,残疾人职业教育院校目前为残障学生开辟的就业渠道也较窄。同时,他还发现,残疾人职业教育院校之间也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比如,“院校之间资源分裂,教育模式难成系统,难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 创新教育模式,助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和职业发展

如何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残疾人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孙善学提到了几个关键词:“中国特色学徒制”“职普学习成果互认”“弹性学习制度”“学分课程”。

孙善学以辽宁特教师专的教育探索为例,介绍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创新探索案例。2013年,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辽宁威之远齿业集团和德国牙科技术协会中国投资机构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三方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采用“3+2+5三段式”为期十年的合作关系。2014年,该校艺术设计专业首饰设计方向,在鹿角雕刻方向与大连某公司形成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框架,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毕业则就业的培养模式。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充分利用单独招生政策,共同制定招生考试与录取方案,确定理论、加试及面试试题,三方按“2+2+1”结构组成考评团队,确保残障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企业的用工标准。在学生入校之初,企业与学校签订保证就业的用工合同,并确定了工资标准。同样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该校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赢得了国内同行及医生的认可,连续招生持续向好,实现了全国招生和健残融合的教育模式。据《辽东学院学报》2017年公布的数据,2016年,首届听障学生毕业时达到同行业较高技术水平,实现了100%就业。

“各级残联牵头组织培训,各级财政提供资金保障,各级人力资源劳动保障部门梳理劳动力需求计划,建立残疾人培训及用工数据库。行业企业根据用工需求和院校共同制定用人标准,实施培训方案,从而让残疾人拥有学员和学徒工的双重身份,通过考核后正式录用,并对岗后进行持续培训……”基于探索经验,孙善学提出“互联网+”大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残疾人培训模式。在他看来,术业有专攻,不同的残疾人有不同的特点,只有完善培训模式,建立相应的机制,动员社会其他力量广泛参与,并进行完善的动态评估,才能让每一个残疾人通过职业教育,拥有独立飞翔的“翅膀”。

“冬残奥会上,我们学院残障学生优秀风采的背后,离不开学院探索实施的‘视觉感受5E教学法’……”谈起教学模式的创新,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系主任宋泮涛介绍了学校的创新实践经验。“所谓‘视觉感受5E教学法’,就是让听障学生,通过训练眼睛的观察感受,进行融入启发总结式、比较式的学习,在体验中强化动手技能的实操训练,通过开展学习质量多维度评价,来进行探索式的拓展知识学习。即:通过‘感受-启发-体验-评价-拓展’五个环节,深度开发听障学生的视觉潜能……”宋泮涛介绍说,在普通的听障学生教育教学中,传统授课师生通过双语(手语、唇语)来沟通教学。由于手语只有8000个词汇,且手语手势存在方言,很多专业术语缺少手势表达,听障学生“字面”理解能力较弱,造成课程转化率较低。而“视觉感受5E教学法”,开发出适合听障学生的任务驱动项目式、可视化、新形态教材,设计了新型学材并积累了分项知识碎片资源、工艺制作微课、教学资源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挖掘听障学生的有效潜能,使听障学生不仅“爱学”,还更“乐学”。

??? 呼吁成立残疾人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到40年,残疾人为主生源的高等职业院校已达13所,设有特殊教育专业职业学校22所,职业院校残疾人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4.2万人,全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从起步迈向高速发展的跨越阶段,亟须指导委员会的专业指导和行业规范,需要特殊教育院校合作机制下的龙头带动与典型引领。”陈桂林结合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期待对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强专业指导。他呼吁组建“政、行、企、校、研”多方参与的“教育部职业院校特殊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面临的人才需求、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建设、实习实训、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教育教学内容加强规划和指导,引导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残疾人培养质量。在陈桂林看来,成立专门的指导机构有利于推动党和国家关于残疾人教育政策举措的落地落实,让广大残疾人的发展得到实惠。

陈桂林还特别呼吁依法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残疾人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完整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残疾人职业教育主要参照普通职业教育标准开展教学,制约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活力。”陈桂林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