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职院“三教”改革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03-21 浏览量:


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围绕“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大力推进“三教改革”,深耕内涵建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快速适应岗位,越来越受用人单位欢迎,逐渐形成吸引考生报考的强力磁场。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教师改革“潮平两岸阔”。

滨州职业学院多维驱动,通过“引进、培养、聘任”等多种形式,把打造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优、教育理念新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作为“三教”改革的牛鼻子,狠抓不放。

一是着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制定教职工全员培训计划,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研修锻炼,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组织教师开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测评活动,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的跟踪培养和动态管理,促进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举办教学能力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说课比赛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近年来教学能力大赛等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达16项。

二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引进重点建设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对专业领军人才、高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博士学位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护理、云计算2个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教师入选“万人计划”,7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

构建融合式课程体系,教材改革“润物细无声”。

滨州职业学院努力探索课程改革,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式课程体系,进一步打造特色专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夯实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之基。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紧跟产业升级,构建“智能+”特色专业课程,建立校企互通机制,将最新技术要求和岗位需求融入到课程教学,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职业性;与行业、企业或同行合作,以项目、案例、任务为载体开发和设计课程,打造“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以“系统知识+复合能力”重构课程内容,对接岗位的能力要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体现教学内容的技能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

二是推进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完善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和服务实践教学的虚拟仿真资源。近年来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7门,培育课程思政精品课程81门,14门课程在智慧职教、学堂在线等大型平台开课,13门课程被国家平台选用或收录,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或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滨州职业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三是教材建设助推教学改革。出台实施《教材管理办法》,对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的特色专业教材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调整更新。教材开发融入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近三年来教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6种,立项建设28种价值导向与知识、技能导向有机融合的教材。专业教学中规划教材、立体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使用比例达95%以上。

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教法改革“好风凭借力”

滨州职业学院全面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情境式教学,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难题过程中,获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快速成为“职业人”的基本素养,打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高效课堂。

一是创新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造提升一体化教室环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云班课教学、云教材开发,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托平台进行自我诊断改进,实现现代化课堂教学和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院获“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荣誉称号。以在线课程平台、云班课等教育平台为载体,建设、完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应用平台并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条件。实施混合课程建设,上网课程323门,建成78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二是普及项目、情景、模块化教学。广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课堂不再是单调沉闷的灌输式授课,而是鲜活有趣,充满思考。教师课堂上大展身手,展示个性化教学,学生探究、钻研、实践的学习思维不断得到强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要学会”到“要学好”的转变。近三年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73项,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32项。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通过深化“三教”改革,滨州职业学院创新出了高职教育的 “滨职”模式,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愈加行稳致远。

 

(滨州职业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