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位高职学生的逆袭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10 浏览量:

“老师,我今年博士毕业了,接下来将回国工作。”新学期开学之际,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处旷燕老师收到2012届应用英语专业毕业生林燕的微信,获知她从韩国中央大学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从最初的高职学生,通过对外交流项目走出国门、习得第二外语、攻读本硕博学位,林燕完成了人生的华丽逆袭。

林燕

“孤勇者”林燕:读博就是一场努力与毅力兼备的马拉松

11年前,林燕参加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韩国大真大学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学习韩语、体验异国生活。一年的交流体验结束后,她的韩语水平已达标,符合大真大学的招生标准,于是升入本科就读美国学,毕业后又在韩国中央大学相继攻读政治经济学硕士、文化产业博士并获全额奖学金。

留学期间,林燕在电台当过主播、主持过中国留学生辩论比赛、担任过综艺节目的嘉宾。读博后,她将研究和实践放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为韩国KBS电台市场运营部工作人员教授中文,在中央大学国际交流处担任助教,负责解决中国留学生入学问题。

林燕博士毕业

“读博就是一个人的战斗,是一场努力和毅力兼备的马拉松。”林燕每天都要在研究室待12小时以上,读文献、查资料、做毕业设计、联系导师修改论文……最终,她成了为数不多按时毕业的博士生。两所韩国大学向林燕抛来橄榄枝,希望她能留韩任教,但是林燕更看好国内的发展前景,希望能为中韩交流献智献力,婉拒了韩方客座教授的offer,回到杭州。

“分享者”吕一凡:越努力 越幸运

“西语中‘dru dru’的大舌音,要将舌尖‘贴’往上颚,不要用力,舌头自然放松,利用喉咙的气流带动舌尖颤动发声……”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西班牙语基础课上,毕业于西班牙内部里哈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吕一凡正在向学生传授发音技巧。

吕一凡

吕一凡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西班牙语专业首届(2017级)毕业生,来自于浙江一个普通家庭,她乐观刻苦、成绩优异。大二那年,对西班牙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吕一凡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主题为“‘一带一路’——走进西班牙文化之旅”的讲座,分为8期。每天写完作业,她就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中,讲座干货满满,深受同学喜爱。

正是这次讲座,让吕一凡爱上了讲课,但是由于没有到过西班牙,吕一凡总觉得讲课缺少真实体验。学校老师知晓吕一凡的遗憾后,鼓励她申请西班牙交流项目。大二结束,吕一凡出国交流,在享受合作院校学费优惠的同时,她还申请了学校的交流生奖学金。初到西班牙,吕一凡从对西语“每秒钟三个单词”的恐惧,到高级西语班的无障碍交流,历时3个月。

吕一凡摄于西班牙

谈及自己的经历,吕一凡用“越努力,越幸运”来形容。如今,吕一凡受聘兼职教师回到母校执教,“我很享受上课的感觉,非常喜欢课上和同学互动交流的感受,他们对知识的关注是我‘绞尽脑汁’优化课堂呈现效果的动力。”

“跨界者”何杰:从建筑设计到商科的跨专业重生之路

毕业于建筑设计专业的何杰,收到了韩国东国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3月份入学。何杰在2018年8月赴韩交流,交流期间完成合作院校课程学习和交流任务,转换成母校相应的学分用于毕业。

何杰

起初,“英语一直都学不明白”的何杰质疑自己的外语能力,担心交流成问题,没成想突破韩语入门的瓶颈后越学越“上头”,在韩国东国大学国际通商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出于对未来的规划,何杰选择了商科,他说:“以后我想从事中韩贸易,在义乌经商的韩国人数众多,也能成为我的研究课题。”

跨专业对他来说是重新开始,并不轻松,学习的动力完全来自于他的“内生力”。“从交流项目到升学,我见到了更大的世界,体验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文化,交到了不少朋友。我要抓住一切机会,更好地提升自己。”何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