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揭秘电影《长津湖》背后的拟音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26 浏览量:

近期热映的红色革命电影《长津湖》票房已突破50亿,跃居中国电影史票房第三。这部电影的制作规模、投资规模、拍摄时间跨度、动用的演职人员数量都创下了中国影史之最。1.2万电影创作人中,拟音团队是幕后英雄之一。

让我们跟随电影的镜头,走进零下三十度的长津湖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冒着大雪,在极度严寒的天气里艰难行进着...... ”

而距离大荧幕千里之外,不足二十平米的另一处空间里,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媒系拟音实训基地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沙子上面铺着玻璃,用脚用力踩着,展示了“在雪地上行军”声音的另一种可能。

“乱室”难藏匠心

“室外采集声音会非常嘈杂,所以我们都是在这间屋子里完成拟音的。”拟音实训基地的王牧迪老师介绍到。

这间拟音室里,布满了木板、沙子、胶片、碎玻璃碴等等看似“奇怪”的物件儿,看似“破烂”,实则每样物件儿都有着它们独特的用处。

“在沙子上走路,是模拟雪地走路的声音;在沙子上铺些碎玻璃碴儿走路,是下过雪后的第二天,在冰上走路的声音。”王老师演示着说到。

一卷褪色了的胶片,可以是在长津湖地区被推开的一扇“吱呀”的木门;一头卷心菜和一块沾了水的破抹布,可以是在战争中被“噗嗤”刺穿的敌人双眼;一条废弃行李箱的拉链,也可以是在冰天雪地中拉开的一张“簌簌”长弓......

每一处细节,都是经过该校师生的反复推敲,只为在大荧幕上将“赤子丹心昭日月,英雄肝胆映山河”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刻画得栩栩如生。

育人不改初心

《长津湖》电影重现了71年前那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展现了独属于中国人民的情怀。影片以顶尖的工业水准,展现出炮火连天的残酷战场。而这部宏伟巨制影片的全部拟音工作是由该校的七名师生共同完成的。

据悉,该校始终坚持“学院与社会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专业融入产业、规格对接岗位、教学贴近生产”。以该校数字传媒系为例,为对接企业需求,系内建设了影视音频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数字视觉工作室、动漫创意工作室、游戏设计工作室等 6 个工作室 10 余个制作部门和技能实践场所,形成了区别于传统实训室和教室的“数字创意技术综合实训平台”。依托平台引入的生产项目,师生参与了影视音频、新媒体短视频、游戏开发、游戏美术设计、企业品牌包装、广告设计等数字媒体产业涵盖的实践项目。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参与到市场项目制作中,当然,制作团队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如花开的特写镜头,这样一个生活中无声的场景,在荧幕上则需要用拟音增加表现力。师生绞尽脑汁,不断尝试各种材质出来的音效,最终发现一块湿抹布加上树叶,用手拧发出的声音最为契合。就这样,该校学生在实践现场“真刀真枪”的磨炼,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大大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服务能力与职业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该校建设的拟音实训基地在产量和技术水平上均达到国内领先位置,目前已完成300余部影视作品的拟音工作,《满城尽带黄金甲》、《大圣归来》、《英雄》、《我和我的家乡》、《扫黑行动》......  这些优秀影视创作的背后,蕴含着着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知行合一 匠心育人”的教育理念。

“不感到苦,想想自己制作的拟音效果将在大荧幕上展示,被千万中国人看到,非常自豪!我会努力跟老师学习,成为行业最出色的拟音师!”2020级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韩旭说。性商业实训制作基地,与国内行业一线影视企业多次商业合作,在影视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