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职普分流焦虑?专家支招


发布时间:2021-10-22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网

教育关乎万千家庭。

今年以来,教育领域的多项改革陆续出台,其中“职普比大体相当”受到关注和热议。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办公厅在每年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相关通知中,都出现了“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的表述。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鼓励发展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202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意味着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从国家政策层面进一步上升到法律层面。《草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职业教育设立目标。《意见》指出,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

不难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然而,部分家长对于“职普比大体相当”却存在忧虑。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家长把职校视为“后进生”不得已选择的道路,认为孩子念职校意味着没有前途。

职业教育为何会给部分家长留下如此印象?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兰明表示,家长们的担心有其道理,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学历程度偏低,现行的职场薪酬体系会因学历而影响其岗位和薪资,进而可能会影响其毕业后的生存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称,教育分流原本是为公众提供一种教育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培养出多元化的人才服务国家经济发展。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一些地方分流手段的不尽合理、不够完善,各类教育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初衷良好的“选择性分流机制”在现实中扮演的却往往是“淘汰性分流机制”的角色,职业教育在学历社会、精英教育等浓厚的大众情结之下,就有可能被边缘化。

建立与普通高校大体相当的职业本科院校

放眼全球,以工业立国的德国就以其特色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而闻名。如何平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向社会输送对应资质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储朝晖表示,这个问题在德国的答案是:职业学校拥抱了市场。

“在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储朝晖说,以德国德累斯顿技术类职业学校为例,其“双元制”班的学生按照“2周在学校-4周在企业-2周在学校”的安排进行循环,合作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他表示,企业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参与度远比我国要高得多。从观念上来看,在我国学校与企业之间观念上的隔阂、行为上的不合拍往往容易导致整个体系的不和谐。

解决分流带来的压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是当务之急。刘兰明表示,要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就需建立与普通高校大体相当的职业本科高校。

据了解,尽管我国已有30多所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上升通路贯通初见端倪,但当前阶段职业教育学生“读本科”的数量,仍与普通教育学生有所差距,职业教育仍属于“追赶”阶段。

“如果有大批的职业本科可以接收,并畅通校企合作模式解决就业问题,自然会有更多的学生欢欣鼓舞地过来。”刘兰明强调,想让学生和家长真正在心中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摆在同等地位,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举办更多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和广大学生家长接受的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专业)。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本科化的大规模发展“已然提上日程”。

职业教育是大国工匠的“摇篮”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有重要意义。

储朝晖表示,职业教育是以实际操作能力为重点,以岗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而非“电子厂工人、搬砖匠”的输出工厂,希望培养的是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人才。

“办现代职业教育,仅仅依靠层次偏低的中职专科是满足不了我们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需要的。这就好比中国是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高速列车,而职业教育就像低速行进的绿皮火车,难以大有作为。”刘兰明说道,从德国来看,早在1971年,出于对一线合格高级管理、技术和服务人才的需求,奔驰和博世等大公司创立了校企联合办学的新型高等学校,即职业学院(职业大学)。此后,职业学院(职业大学)在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的中职也满足不了其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当前,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有别于许多家长的简单猜想,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后,并非“学不到东西,找不到工作”。相反,注重实践能力,与岗位匹配性更高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稀缺资源”。《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约为1900万人,到2025年可能会接近3000万人,职业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今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科学分析产业、职业、岗位、专业关系基础上,对应各行各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1349个专业。刘兰明表示,新专业目录的修订紧盯生产生活的新需求、提升了目录研制的适配性,体现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也是“专业对接产业”精神的有效落实。纵观新“目录”,不乏“智慧农业”“智慧制造”“云计算技术”“数字安防技术”等字眼,职业教育将瞄准产业,完成“高大上”的华丽转身。

“养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增强新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让我们职业教育的孩子有充分的就业能力,也有深造发展的渠道,灵活选择,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刘兰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