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辅导员生力军作用,提升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成效


发布时间:2021-09-30 浏览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网络作为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媒介形态,覆盖面广、传递信息量大、传递时效性强、交互性强,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人们信息传播方式和交往形式,成为思想互动的重要时空,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阵地。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已成为使用网络、应用网络最活跃的一个群体,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网络深度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这一现实境遇,使网络成为高校思政育人的前沿阵地,依托网络传播方式的网络思政育人与时偕行,已成为高校改进思政工作的重要一环,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

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陪伴学生成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力军,是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做好服务育人工作既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所系,也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

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要“辅”学生成长,做党委工作的助手、教师教学的助手、学生学习的助手,成为思政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要“导”学生方向,通过加强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守护学生的人生航向,引导学生科学规划人生,顺利走向社会;要“员”学生梦想,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平台,强化网络思维,让互联网成为一把钥匙,抢占网络思政阵地,有效增强网络思政育人的战斗力、影响力、传播力和实效性,确保网络思政育人有方、树人有道。

要把准方向引导,建立刚健有为的网络思政话语体系。网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正确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是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灵魂。辅导员在网络思政育人过程中,

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思想、价值和舆论导向,激浊扬清,打造清明净朗的线上阵地和网络思政话语体系,确保网络思政育人不偏航、不偏向。

要关注大学生思想实际,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辅导员要利用网络移动性、数字性、便捷性特点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紧扣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策,让网络思政工作有温度、有内涵,能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要善于通过网络群众路线,通过网络调研,更便捷、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学生所思所愿,积极回应学生关切、解疑释惑,精准定位大学生潜在需求,将不同信息和内容传递给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效应对、正确引导和正向对冲。要加强网络思想引领、细化网上学业指导、开展网上志愿服务、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与情绪疏导、加强舆情治理、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注重网络人文关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理性思考展现网络思政的家国情怀。

要多元更新与多向转换,与时俱进推进网络思政工作创新。习近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网络育人的新方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辅导员要利用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及时性、多样性特点去丰富思政教育手段,掌握网络传播规律、网言网语、互动互粉等技能,巧用“网言网语”, 摒弃“自说自话”和“模式化”表达方式,增强感染力,更新话语体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消除与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使用上的代沟,实现网络思政教育范式的多元更新与多向转换。同时,要做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实现育人“零距离”,为学生量身定制网络思政产品,引导学生主动靠近、自动链接,网上网下互动,线上线下融合,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

要同向同行,推进网络思政育人画好同心圆。辅导员要注意与高校党政系统、群团组织、学术组织和全体教职工协同配合,发挥好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网络思政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矩阵,用好网络平台,强化网络育人功能,通过微信群、QQ群、QQ空间、百度贴吧、微博等网络空间和学生实时对话交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网上汇聚正能量,协同推进网络思政育人,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系,发挥好学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外,应积极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构筑大思政格局,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育人。

要利用网络交互性、渗透性、虚拟性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借助网络与大学生双向互动,通过网络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走进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探索建立学生互动参与的互联网体验场景和交互场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以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呈现,“寓教于乐”。 注重网络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开展线上谈心谈话,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指导大学生成长发展,把大学生的安全冷暖放在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就业指导,从心理健康、困难资助、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互动中实现网络思政教育效果的潜移默化。

要聚焦身边正能量,增强学生认同感。辅导员要学会推进校园优秀文化进网络,以学校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为着力点,融合创新,讲好“学校故事”,增强学生认同感。要建立优秀校友、大国工匠等榜样网络资源库;要大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及事迹,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用校园正能量凝聚人心、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爱校荣校情怀。

(作者:黄红焰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李玉白系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