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以“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7 信息来源: 宿迁网
5所职业学校入选省50所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职教师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15金12银2铜;职技院校专业与主导产业匹配度70%以上;承担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这是宿迁市职业教育近三年来交出的一份育人答卷,一个个数字兑现着以“工匠精神”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教承诺。
职业教育对发展本地区特色的经济和文化至关重要,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9月9日,市政协召开五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围绕打造宿迁职教特色开展协商议政。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公办学校12所、民办学校8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4所,省四星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8所,省三星级职业学校7所。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6.9万人,专任教师3413人,其中,高级教师占比近3成,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逾6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出台系列文件,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全市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近三年来,全市财政职业教育支出分别为4.51亿元、4.86亿元、5.17亿元,年增长率分别为6.42%、7.76%、6.37%。同时,以服务宿迁“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2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实现全市职技院校专业与主导产业匹配度70%以上。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涉及教育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改革。
近年来,我市实施“一校一策,联盟办学”改革,对内靠大靠强,对外招大引强,积极引进市外优质职教资源来宿办学,先后引入八维教育集团、传智专修学院,为宿迁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三县两区职业教育学校主动与苏州、无锡、南通等地学校挂钩帮扶对接,实施专业、师资、实训基地共建。推进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合理配置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增加高中学位供给;近三年来,全市综合高中班招生规模达3700余人。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市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积极开展面向城镇转岗、待岗工人,城乡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主动拓展面向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积极开展“订单班”“冠名班”人才培养,主动对接京东、长电科技、永年激光、聚灿光电、天合光能等重点企业,年均安排到岗实习学生8000余人。强化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培养、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积极引导学生本地就业,努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今年,全市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8.2%,本地就业率70%以上。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市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学校办学层次低、校企合作实效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倪成城说。
当今社会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这对职业教育而言既是个黄金时代,也是充满挑战的时代,职业教育如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站稳脚跟,引起全市关注。
“特别是对于宿迁这样一个面临技能人才缺口的城市,这一挑战显得尤为紧迫。”倪成城认为,进入新时代,我市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成为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多种实用性人才的题中应有之义。
副市长薛启书在市政协五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上介绍说,下一步,市政府将紧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省职业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契机,深化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验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对上争取,调动多方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我市将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行财政性经费与办学绩效、教育质量、本地就业率等因素挂钩的拨款方式,保障学校长足发展。建立多元投资渠道,推动企业和社会办学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支持领军型企业和公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或二级学院,实现全市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记者 张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