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赋能高端引领培养更多“高铁装备制造工匠”


发布时间:2021-04-21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1-04第10版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目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高质量建设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群。学院坚持“智能赋能、高端引领”,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等高端技术为支撑,推动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曹妃甸新城全力打造新时代“高铁装备制造工匠”摇篮。为此,记者采访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军。


记者: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双高”计划发布两年来,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始发力,目前进展如何?

张建军:当前,我国经济形态发生了变革,为了培养出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需求的优秀产业大军,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适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聚焦高铁装备制造网络化、工艺装备柔性化等智能化技术升级要求,携手高铁装备智能制造龙头企业—中车唐山公司,以“信息化+”为手段,升级专业群,培养“精加工、强装配、擅调试、能检修、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此我们做出如下举措:

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中车唐山公司共建动车“职场课堂”,实施“学校夯实基础+企业跟岗实践+学校专业塑形+企业轮岗锻炼”四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聚焦动车数字化设计、车体智能制造、智能传感与物联等关键核心技术,引入高铁装备生产制造流程和模式变革的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重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构建“基础共享+核心渗透+拓展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动车组运维智能化与健康管理》等8门产业新技术课程,形成凸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3大模块、5个专业方向,服务高铁装备制造产业和高铁装备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创新“四融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主持建设的国家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省级专业群资源库以及虚拟仿真中心等优质资源,校企联合开发80余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融VR、MR、AR等新技术设计制作高互动式课件、体感式游戏、沉浸式动画,靶向解决高铁检修教学中存在的“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三高三难”教学难题;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教室+基地、虚拟+现实、学校+企业”四融合混合式教学,构建“优质、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新生态。

开展“互联网+”国际教育。借助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云平台开展“互联网+”国际教育教学服务,开发多语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依托智慧教室,创新“混合式+远程互动”教学方式,实现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组合。

记者:最近,教育部发布实施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充分体现了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理念,如何看待新的《目录》?

张建军:新版《目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服务终身学习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点,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表现。特别是新的《目录》要求职业院校主动适应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形态等,从专业名称到内涵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这为学院升级专业群内涵指明了方向,未来,学院将按照新的《目录》的内涵要求,以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契机,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深度融入产学研创全过程,全面升级专业群。

记者:对接数字化改造方面,学校在专业群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

张建军:建设高水平智慧化实训基地。与中车唐山公司、华中数控等龙头企业建设“教、学、产、训、创、研、赛”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共建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工厂”,以网络互联为支撑,将数字化贯穿动车组车体加工、组装、调试等生产链全过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于一体的综合物联系统,创新智慧型实训管理新模式。

搭建“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依托学院“唐山创新研究院”和“华中数控产教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线上+线下”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校企互设“工作站”,选派教师参与高铁装备产业技术研发与工艺创新,运用虚拟仿真、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解决智能高铁装备车辆车体机器人焊接、车辆部件智能在线检测等“智造”难题;面向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提供裙板支架数字化设计等新技术服务。推行“互联网+”培训模式,通过智慧课堂、移动App、远程教学等方式,开展碎片化、灵活性、实时性培训,承办智能制造技术等国培、省培项目。

以诊改促专业群质量持续提升。利用“双高”任务目标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决策与预警系统,构建“专业、课程、课堂”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实施年度诊改和即时诊改,形成大数据画像分析及评价排名,突出问题导向、剖析深层次成因、创新开阔思路、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确保专业群人才培养和建设质量螺旋提升。

记者:您认为如何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促进专业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做了哪些工作?

张建军: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一是是否能够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是否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三是是否能够高质量服务企业“走出去”。

在双高建设期间,专业群一是深化四阶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多次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技术过硬,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5%,在500强企业就业率达25.8%;二是充分利用专业群教师中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劳动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资源服务当地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截至目前专业群面向唐山动车城数家企业开展技术技能研发创新、技术研发服务项目达80余项,逐渐成为区域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三是携手中车唐山公司在泰国、马来西亚建立海外国际学院,在国内成立“中泰高铁国际学院”招收泰国留学生,服务中国高铁“走出去”,该项目被泰国“一带一路”基金会、泰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委员会授予“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成为“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示范项目”。

(人民政协网记者 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