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绝技”上演航天版“核舟记”


发布时间:2021-01-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1年1月26日12版

    1611601295719_1.jpg

在直径堪比头发丝的金属上刻字,刻出的字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在金属板上指甲盖大小的区域,钻出100个小孔,这些小孔凭肉眼几乎看不到,但当强光从背后照射,像变戏法似的,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就出现在了金属板上。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展演中,这项考验“眼力”的绝技引发关注——数控微雕,它出自32岁的数控微雕技师常晓飞之手。

  所谓数控微雕,是运用数控技术进行精密加工的一项技术,需要高超的数控技术水平。《核舟记》夸赞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瞭然者……”在极小的事物上雕刻,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是肉眼看不到的事物。常晓飞的微雕技术令人赞叹,但更让人心生敬意的,是这项技术的用途。

  常晓飞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的一名精雕技师,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是他的工作任务之一。这些零部件,多用于航空航天装备的关键部位,要求绝对精确无误,否则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常晓飞参与加工的装备,很多是保家卫国的国之重器,曾亮相国庆节阅兵仪式、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我最自豪的事,就是看到自己参与生产的装备参加国庆阅兵,驶过天安门。”常晓飞说。

  用精湛技术参与到航天事业中来,常晓飞是出色的航天产品雕刻师,也是新一代的大国工匠。

  1988年,常晓飞出生于山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动手拆装小东西,后来考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进校门后不久,得知师兄们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奖,常晓飞由衷佩服,暗暗在心里定下了前进的目标。

  然而一年级没有实操课程,不能进学校的数控实训中心,这可把酷爱动手操作的常晓飞急“坏”了。为了能亲手摸摸那些设备,他经常偷偷溜进实训中心给高年级师兄当帮手,只要能让他动手操作,多干点活儿又算得了什么。

  等到常晓飞所在的年级能去实训中心上课时,他已经可以指导班上其他同学了。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之专业课制图、编程等成绩也非常优秀,常晓飞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拿了很多奖,后来代表市、代表省,一步一步地走出去,拿到的奖也越来越有分量。

  最后,常晓飞也像他的师兄一样参加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在二院283厂,他遇到了上学时的榜样——师兄曹彦生,还机缘巧合成了曹彦生的徒弟。

  提到这个徒弟,曹彦生说:“常晓飞最大的特点就是极致的专注,做事特别能钻进去,细心,上手快。”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一般要半年后,徒弟才能独立操作,常晓飞一个月后就可以独立完成任务,是他们那一批新人里最早能独挑大梁的。

  那时,常晓飞跟着师傅接触的多是复杂的、难加工的零件任务,需要从头摸索、攻关,他没有丝毫怨言,反而说,“做的不一样的活儿越多,难度越大,能力提升越快。”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谁都知道,解决一个难题,要付出很多超出常人的努力。

  有一次,常晓飞接到了一个新型复合材料加工任务,这是一种新材料,厂里之前没有加工过,无经验可循。他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分析材料的特性,找到对应的刀具和切削参数,优化加工工艺,改进加工方法,不断地进行试验。

  那时候,常晓飞吃饭、走路、睡觉,满脑子都是这个任务,在多次试验加工后,终于攻克了这种材料的高效数控加工难题。

  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成功都是这样“磨”出来的。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常晓飞以厂为家,每天晚上工作到很晚,几乎周周都是“6.5天制”。

  在车间做加工工作,工资与完成的工件数量有一定关系,如果能把工作更快地干好,就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常晓飞技术能力很强,但工资却往往不是最高的。

  “我忍不住会想把零件做得更完美,有时花50分精力能做到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分,去把工件打造得更加完美,这样自己看着会特别有满足感。再说,东西过了自己的眼,才能过别人的眼。”常晓飞说。

  有人问,常晓飞精湛技术的秘诀到底是什么?他所在的班组总结了两个词:稳扎稳打,精益求精。

  过去这些年,常晓飞收获了很多奖杯和荣誉,其中,他最开心的就是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这两个奖代表了行业内的最高奖项。

  “这些都过去了,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常晓飞说。说完,他露出朴实的笑容,一如往常。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1月26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