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华优秀水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精神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境、堂、戏”育人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3日04版

 image.png

水文化育人大剧作

image.png

水文化育人大环境

image.png 

水文化育人大课堂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重庆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5000年文明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和培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必须继承、弘扬、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水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

近年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科方向及专业特色,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构架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探索出了“境、堂、戏”水文化育人模式,通过近7年的探索,形成了覆盖学生思想素质引领、职业精神培育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使学校教育教学出新意、呈亮点、显特色,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水电职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创新思路:精心打造水文化育人工程

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合作五大职能和任务,文化传承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具有56年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校科技文化积淀丰厚但人文氛围比较缺失的状况,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水利水电为专业特色优势、文理兼修、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办学思路,在调整专业布局的同时,把水文化融于学校的办学理念。

2004年,学校把“上善若水,学竞江河”确定为校训;把“水”的艺术体字作为校徽标识;2011年,将水文化贯穿新校区建设中,如教学大楼外观设计为重力坝造型,成为校园水文化标志性建筑。

2012年,“水文化导论”课程进入选修课;2013年开启“上善大讲堂”水文化讲堂;2015年,“水文化导论”课程被列入在线课程;2016年纳入必修课和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学院确立了“稳定规模、强化内涵、突出特色、文化引领”发展战略,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水文化育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水文化育人与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实施方案(2014—2020)》,并作为学校重大建设项目采取“党委统一领导、院长总体负责、研究与实践并举、部门具体负责、项目化推进、全员参与”的办法实施。2017年,水文化育人被纳入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加快了建设力度。将中华优秀水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形成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育的理论构架。

与时俱进:深入挖掘中华水文化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催生出了光辉灿烂的水文化。道家、儒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水文化思想洋溢着激情、挥洒着智慧、昭示着哲理、闪烁着思辨。这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水文化是当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治水实践,不仅验证了“人水和谐”的水文化内涵,而且为水文化的传承、弘扬、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树立了行为标杆。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水文化精髓,将其有效运用在教育教学中,对引导和培养高职学生道德修养、职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诸子百家水文化思想成为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养的文化渊源

1.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水之“七善”思想。老子以水论人、以水论德思想影响特别深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老子看来,德行的最高境界就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很多专家学者把它归纳为水之“七善”。“七善”应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行为标杆:热情奉献、谦让谦虚、豁达开朗、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科学求实、机动灵活。

2.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水之“九德”思想。子贡问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和似志称为水之“九德”。这“九德”蕴含着无私奉献、尊重规律、仁爱友善、勇敢顽强、公正公平、一丝不苟、坚忍执着、清正廉洁、创新奋进等优秀品质,这正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

3.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兼爱犹水”思想。墨子不仅创立了墨家学说,而且还是身体力行的实干家,无愧于中国古代“知行合一”的典范。墨子对大禹非常崇尚,其思想行为深受“大禹治水”精神影响。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治水方法,与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观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墨子的思想和行为充分体现了团结友爱、吃苦耐劳、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勇敢担当和崇尚劳动等精神。

(二)中华治水精神为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养树立典范和标杆。

中华几千年的治水实践活动,践行和验证了“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核心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为水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找到了鲜活的典范案例和行为标杆。几千年中华治水文化极有代表性的是古代的以“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因势利导的科学精神,以身为度、以身为律的律己精神,严明法度、公正执法的治法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大禹精神和以“忠于职守、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实干兴帮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不求功利的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李冰精神。当代的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是红旗渠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和以“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构成的三峡移民精神。古今治水实践活动充分践行了“人水和谐”的精神灵魂,不仅为水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找到了鲜活的经典案例和行为标杆,而且成为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精神财富。

纵观古今代表性的治水实践,其精神相互交融、共荣共生,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勇敢拼搏、尊重科学、创新奋进、团结协作等精神,这些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今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树立了标杆。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成为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培养的时代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具有科学指导价值,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价值标准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必须融入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涵。发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想内容。工匠精神是一种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职业精神。劳模精神昭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体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既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职业精神的经典案例。

上下求索:努力探求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理论构架

水文化精神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理论体系。

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必须以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要求作为指导,并贯穿于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始终。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典型代表和行为标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现实再现和职业精神的鲜活典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通,是中华水文化精神的新时代的典型代表,其思想和精神必将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

要以“上善若水”的品德和修养作为职业精神品质的最高境界,培育“兼爱犹水”的团结友爱的精神、“水利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处下”“居恶”的谦虚谦让品质、“与善仁”“心善渊”的与人为善和包容豁达待人风格、“事善能”的爱岗敬业工作作风、“言善信”的诚实守信道德修养、“动善时”的开拓创新思维、“政善治”的廉洁正道的职业品质、“盈科后进”的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将中华水文化与新时代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要求相融合,形成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崇尚劳动团结合作的职业态度、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的职业追求的职业精神理论体系。

开拓创新:精心打造“境、堂、戏”文化育人模式

(一)以“境”浸育,着力打造水文化育人大环境

这里的境,包括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学校采取融情入境方式,精心构建“以水化人”和“以水育人”的“大环境”格局。具体来讲,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将水文化融入办学理念。把“上善若水,学竞江河”作为校训,树立了“像水一样做人、像水一样做事、学无止境”的至高追求境界,把“水”的篆体字艺术体定为校徽标识,深化师生对水文化内涵的理解;把饱含“水”韵的《追梦青春》作为校歌:“海纳万里,争流百舸”“上善若水,学竞江河”“至善传韵,知善飞歌”“善能善行,强技在握”“以水为师,传承开拓”……激情燃烧、热情奔放、旋律悠美的校歌,唱出了学校的峥嵘岁月,唱出了学校的沧桑巨变,唱出了新时代水电学子的豪情壮志和梦想追求。把水文化育人写进办学章程,写进发展规划,纳入党代会报告。

开设水文化教育网站和在线精品课程,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和互动性强等特点,让水文化成为师生随身携带的教材。将水文化融入学院的制度环境。把水文化思想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进教职工入职、学生入校誓词,制定了系列的师生行为规范、公约、奖励考核制度,规范、引导、激励师生行为规范。将水文化融入校园景观环境。实施“千百万”水文化景观工程,打造千米栅栏水文化石雕群、百米水文化长廊、万人水文化广场群、百座水文化石、“上善若水,学竞江河”校训景观、重力坝造型的标志性建筑——教学大楼,以水文化命名的楼宇灯饰工程、水文化展厅……让校园里一草一木、一景一楼都融入水文化要素。走进校园,宛若走进了一座精彩纷呈的水文化公园,令人流连忘返,也仿佛品味一部水文化大卷。

(二)以“堂”教育,构建水文化育人大课堂

“堂”,指的是集知识传播、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水文化教育大课堂。将优秀传统水文化与职业精神衔接,创新了以水文化为载体的教学课堂、素质拓展课堂和实践课堂于一体的三大课堂育人体系。

1.“1+1+N”水文化教学课堂。把“上善若水”精神品质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引进和培养了以博士、教授为支撑的水文化教育教学团队,开发了教材和在线精品课程,将水文化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纳入全校必修课程。“文明在水之洲”成为重庆市网上精品课程,供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在内的近百家院校近2.5万名师生网上学习;培育影响深远的水文化育人大讲堂“上善大讲堂”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把水文化作为特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建立了30门“课程思政”和30个水文化育人典型案例。

2.构建校园水文化育人素质拓展课堂。校园水文化育人素质拓展课堂由水文化教育推广联盟、水文化艺术节、节水型校园以及“川江号子”非遗传承基地组成。

素质拓展课堂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拓展、补充、吸收水文化课堂教育内容和深化职业精神引导。如水文化教育推广联盟,是校园学生社团组织,建立了班、二级学院和学校三级组织体系,校内90%的学生参与这个组织,每年举办的集水文化教育、宣传、成就展示于一体的水文化艺术节,包括水文化征文、水文化诗歌、水文化景观解说、水文化摄影等各类大赛,水文化知识讲座和水文化文艺节目展示等系列活动,不仅是学生参与水文化活动极活跃的社团组织,而且在水文化教育推广过程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建设“节水型”校园,举办评选节水先进个人、先进宿舍、先进班级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节水习惯,在培养学生日常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增强团队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川江号子”传承基地由“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大师指导,成为学生体验水文化精神的平台。

3.建立水文化实践课堂平台。水文化创业公司、“河小青”工作站、“水立方”志愿服务团、水文化教育推广实践基地等四大课堂平台,组成了实践课堂体系。

为了激活实践课堂,学校出台了资助学生的创业政策,成立了水文化创业实践实业公司、润泽净水公司和水精灵文化传播公司,在人力、财力和资金等方面给予资助,培育团结、协作、奉献、敬业、诚信、公平的职业精神,磨炼学生奋斗意志。

利用“河小青”工作站和“水立方守护绿水志愿服务团”开展水文化实践育人和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服务范围包括宣传教育、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调研、日常巡河等,检验职业精神培育形成状况。此活动在社会上反响良好,“河小青”工作站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品牌课堂,获得团组织表彰。

此外,学校还在重庆市合川区、铜梁区、荣昌区、永川区、巫山县等7个区县建立了水文化教育推广实践基地,让学生暑期开展“寻找水文化遗产”“普查水文化资源”“宣传水文化精神”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职业精神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效对接。

(三)以“戏”训育,精心创作水文化育人大剧作

通过深入挖掘水文化中反映新时代职业精神的鲜活案例和经典故事,形成了以传统水文化为元素的《中华龙》《巴渝武舞》“历史文化一台戏”,以当地水文化为题材的《川江号子(系列)》“三峡文化一台戏”,以当代水利楷模为代表的《现代水利人》“水利精神一台戏”,构建了水文化育人三大剧作。

1.历史文化一台戏。《中华龙》反映了三峡地区祈雨民俗文化传承,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编演祈雨龙舞,在追溯巴族巴人文明根魂中,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自信。《巴渝武舞》挖掘巫文化为代表的水图腾崇拜及巴人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猛顽强精神,培养学生的勤劳、勇敢、拼搏的奋斗精神。

2.三峡文化一台戏。《川江号子(系列)》反映了川江船工拉纤护航的艰苦生活。学院聘请“川江号子”非遗传承人曹光裕为指导老师,建立“川江号子”大师传承基地,新编排的《川江号子(系列)》,生动地展现了昔日川江航道急流险滩、“猿鸣泪沾裳”的悲壮历史,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爱岗敬业、勤劳朴实、团结协作、勇敢奋进的纤夫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精神。

3.水利精神一台戏。《当代水利人》是组织专家学者编创的现代水利人故事,讲述了现代水利人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当代水利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品质和“科学、求实、创新”的价值取向。

“境”“堂”“戏”,三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被学校以水文化为纽带连接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三大育人模式。三者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都蕴含着丰富的水文化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因此,三者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科学育人体系,对高职学生思想教育、职业道德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具有较强的鲜活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和感悟性。

以水为镜:创新水文化育人评价

(一)科学构建评价指标

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结合水利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聘请第三方机构,构建主客观相结合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文化基础素养(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素养(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素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3个方面、18个基本要点、31个主要观测点。

(二)深入开展评价分析

自2016年以来在水文化精神理念、校园环境、课程体系、体制机制、教师队伍等方面,通过问卷调研与自有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在校生和毕业生维度连续3年跟踪观测,综合了解水文化育人对学生素养的培育效果和对学生发展的持续影响。

(三)充分运用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分析发现,学生、家长对学院水文化育人工作整体评价较高,满意度达98%以上。学生参加水文化育人活动达到90%以上,参加水文化社会实践达到80%以上。系统参与水文化教育的学生素养平均高于未参加学生14%以上,其中对学生自主发展素养的影响较大。环境、课程、活动、教师对学生素养达成影响显著,其中课程、活动影响最大。这既坚定了学校开展水文化育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又为下一步改善措施、突出重点提供了有力借鉴和参考。

桃李无言:赢来好评如潮涌

经过几年努力,学校把中华民族优秀水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成功地探索出了“境”“堂”“戏”教育教学模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是竞争力排名大幅提升。根据“金苹果”“武书连”等权威机构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学院排名从2014年起一年前进一大步,2020年排名居全国高职院校252位,比2014年上升571位。在全国水利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5,上升6位。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近5年,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计获奖280余项。其中,国家级别60余项。2020年学院学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重庆赛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4金2银26铜,奖牌总数居重庆高职院校之首、金牌总数第二名。选送的“巴山老坛”和“苗妹香香”2个项目直接晋级全国总决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三是教师能力显著增强。近5年,培养引进教授、副教授105名,总数达到147名,增长2.5倍。博士增加25名,增长了2.5倍。培养全国水利职教名师、教学新星9名,重庆市优秀、骨干教师10名。教师承担完成国家级别、省部级教科研项目88项,发明专利数量居全国高职院校49位,获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师参加市级微课、教学能力大赛获一、二等奖16项。在刚刚结束的全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学院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奖牌总数居全市高职院校第二名。两支团队晋级全国总决赛。

四是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5年,相关领导到校调研考察工作20余次,给予学院高度肯定。多次承办国家级别、省部级大型赛事。市内外近100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取经。美国、德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地方政府官员和高校师生来校交流考察。3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了学院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王顺克 蒋 涛 秦素粉 张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