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定向培养士官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20-10-27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7日04版

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定向培养士官,是军地共育士官人才的重大举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长沙航院”)作为全国培养定向士官较早的院校,在无办学经验可遵循的情况下,始终坚持“姓军为军”,针对军地合作体制机制不健全难落地、定向士官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难把握、人才培养质量不稳定难提升等诸多问题,念好“精、实、活、新”四字诀,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开展定向士官培养研究与实践,着力打造定向培养士官示范基地,士官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思想素质好、专业基础牢、技术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发展潜力大”的技术士官。目前,该院已成为全国定向培养士官生规模大、专业和军种全、输送兵员多的高职院校。

坚持“精”字当先,推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高起点发展

精准定位。科学确定定向培养士官的身份,对于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非常重要。办学之初,长沙航院组织人员深入各军种部队承训机构和作战部队,了解部队对定向培养士官能力素质需求,力求将定向培养士官的“像”画准。最后确定将定向培养士官定位为“大学生加准军人”身份,既要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业内容,同时要按照一名“准军人”的身份来进行教育、训练和管理。为防止出现两个极端,学院科学把握思政教育、军事训练、日常管理和专业教学之间的权重关系,把握好军事训练和军事化管理的“度”,既不按照普通大学生模式进行教育管理,也不搞成山寨版“军校”,力求找到更好的结合点。同时学院精确定位办学思路,将原来的“三个三分之一”的办学格局调整为“军地各半”人才培养格局,稳定全国定向士官生培养规模。

精立理念。如何规范定向士官培养,之前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长沙航院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为先、专业技能锤炼为重、军事素质培育为要”的“三为”育人理念,并以此指导定向士官培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就是始终把士官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扣好思想入伍“第一粒扣子”,培育热爱军队、献身国防的政治情怀;“专业技能锤炼为重”就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把提升士官生专业素质作为主业主责,厚实专业基础,锻造基本技能,培养工匠精神,着力培育部队好用、打仗管用的专业本领;“军事素质培育为要”就是着眼于提高士官生到部队后的适应能力,抓好军事体能、军事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军人作风和综合素质培养,着力培育样子好、骨头硬的军人素养。2018年以来,学院先后在空军、火箭军、海军、武警和湖南省军区定向培养士官军地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三为”育人理念得到了部队和兄弟院校的普遍认可。

精定目标。长沙航院始终坚持目标牵引,在定向培养士官长期规划上,确立打造全国定向培养士官示范基地这一战略目标,定向士官培养“三为”育人理念、军地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深受部队认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培养模式,引领全国定向士官人才培养工作。在定向培养士官素质提升上,将培养“思想素质好、理论基础实、技术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技术士官作为具体目标。以上述目标为牵引,学院始终按照“士官生优先”的原则组织教育教学,集中全院力量打造士官培养品牌,“保士官生质量”“创士官生品牌”成为全院共识。

坚持“实”字挂帅,推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内涵式发展

夯实培养体系。按照“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要求,联合部队承训机构和作战部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军事能力和毕业标准等,完善士官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学风建设,落实学业预警、淘汰补充,改革考试制度,开展学校普测、部队承训教学效果抽测、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过程监控与专项质量监测,采用“PDCA”原理,实施循环改进,建立学校、部队承训机构、用人部队、家长和社会等多元评价制度和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出版多本专业教材和军事体能教材,开发《军魂永铸》和《红色诗词》《红色歌曲》等系列丛书,建立定向培养士官教学教育教材体系。

建实教师队伍。按照“内培外引、专兼并重”的思路,建立“专任教师下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着力锻造“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大师11人、国家级别技术能手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聚力打造优质专业师资团队。聘任军队优秀自主择业人员担任领导、客座教授、思政教员、教导员等,目前共有70余名军转教师。今年还特聘了一位“大国工匠”和一位一级军士长担任专业老师,聘请二级英模卜金宝、退伍老兵师志伟等为校外辅导员,党委书记陈勇为他们颁发聘书,实行“全方位、全时域”育人,让学员有一种“不是军校胜似军校”的感觉。

抓实特色文化。构建了具有浓郁军队和航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夯实文化育人基础。投资一亿元建成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航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湖南航空馆,让“追溯我军奋进历程、感悟军队优良传统”成为新学员入学教育第一课。定期开展“了解航空、热爱航空、奉献航空”主题教育,在杜-2和乌米格-15飞机现场讲抗美援朝的辉煌战绩,在导弹现场讲我军击落5架美国U2侦察机的故事,每周唱红色歌曲、每月看红色影片、每年走红色道路成为“规定动作”,创作校园歌曲《托起战鹰的翅膀》和微电影《家国梦》,把以“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和“零缺陷、无差错”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航修文化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坚持“活”字活用,推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可持续发展

盘活资源。发挥军队举办优势,长沙航院成为军队退役装备和实训工装配发单位,现有杜-2飞机、罗宾逊R44直升机、阿勒-31ф发动机、导弹高炮、光电雷达等1000多套(台)教学工装设备,建有基于6S的实践教学星级评价管理的实训教学场所。积极筹措资金,建造了国家航空制造与维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公共实训基地、航空机电实训中心、航空服务实训中心、航空电子实训中心、飞机外场维护实训中心等。加大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力度,聘请客座教授40名,聘请205名企业生产一线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用活平台。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积极拓展办学渠道。主动对接军队装备修理、航空工业、中国航发、民航、通航和中国商飞,联合100多家航空企业、科研院所等,牵头成立“军政行企校”五方联动的校企战略合作平台“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基地共建、课程体系开发等八大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签订合作协议130余个,开展合作120余项;企业向学院陆续捐赠飞机、发动机、雷达等教学工装设备,价值近3亿元。

建活机制。与各军种签订联教联训战略协议,建立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共商人才培养需求、共修人才培养方案、共研教学课程和标准,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开展联教联训活动,承办定向培养士官军地联席会议。建立士官学院、专业学院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紧密协作的联动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定向培养士官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士官培养工作谋篇布局。每年召开定向培养士官工作专题会议,分析问题,研究决策。

坚持“新”字助力,推动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引领性发展

集智创新。坚持在集聚群众智慧中创新发展。以士官生为主体实现订单式个性化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构建“5+3”军魂育人体系,“5”即理想信念教育、部队年度主题教育、现实思想教育、法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3”即3个年级分阶段开展针对性教育;在专业训练上,构建了专业定位与部队需求相结合、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大纲标准相融合、教学情境与训练情境相吻合、顶岗实习与入伍去向相结合、学校考核与部队评价相结合的“工学六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综合素质培养上,打造“3+N”培育体系,“3”即思政素质、专业技能、军事素养为必备素质,“N”为主持演讲、新闻写作、摄影摄像、电脑运用等拓展素质。

交流更新。坚持在交流互动中吸收借鉴新元素。长沙航院每年由院长、书记领导带队,组织人员到部队进行走访调研,与基层一线带兵人、毕业学员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学员综合表现,倾听部队带兵人、学员对士官培养的建议,改进人才培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更多体现军队元素。2012年以来,学院先后到10余所担负定向培养士官的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先后承办6次定向培养士官军地联席会议,10余次在军地联席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实践出新。坚持在实践总结中推陈出新。在思政教育上,为实现与军魂铸造对接,除构建“5+3”军魂育人体系外,还建好了从戎大讲堂、“国防公开课”电视专栏、“航院兵事”微信公众号、《航院砺剑》工作月刊,创作《士官生之歌》,跟进用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新时代鲜活教材;在专业训练上,为实现与战位技能对接,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未来设置实训课程,按照战时作业完善各类实训平台,落实为战育人;在军事训练上,为实现与大纲科目相对接,成立军事体育、军事理论教研室,编写“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军队基层管理”“四会教学”等课程,适度开展队列、“四会”教学训练,加大体能训练力度,定期到部队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每年到大中小学开展军事组训实践,听令执行维稳处突、抗洪抢险任务;在学员管理上,为实现与优良作风相对接,制定“士官生手册”“士官生管理月度量化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军事化”管理。(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