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产业学院:答时代之问 启未来之程


发布时间:2020-10-20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0日11版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以政校共建产业学院为平台,整合政校企多方资源,采取分类招生、推进分类培养等务实举措,让人才培养的扩招计划真正照进现实。

定位:校地共建产业学院,启未来之程

学校贯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指导精神,以校地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来培养适应新形势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具有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就业创业人才。

学校通过广建平台,破解办学资源需求增加的难题:2019年9月,学校建成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秀山电商产业学院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城口乡村振兴学院,通过政校企多方签署共建协议,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秀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城口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学场所和秀山电商孵化产业园、城口旅游企业等行业产业专家人才与业务能手优势,强化产教融合,有效破解了扩招给学校带来的教学用房、学生公寓、实训场所等硬件和软件的压力。2020年9月2日,学校与垫江县签订框架协议,就共建渝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高职学历教育、“3+2”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培养和顶岗实习、技术技能培训、校企科研合作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

“产业在哪里,我们职业教育就跟到哪里”,学校以校地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搭起人才培养新舞台,有效满足了高职扩招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需要。

启动:定制教学,铺平学员进阶创业路

首先,学校做好“四类人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招生,为他们创造更容易的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2019年秋,秀山电商产业学院主要面向秀山县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开办了电子商务专业,城口乡村振兴学院主要面向城口县退伍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目前,产业学院在秀山、城口、垫江三县的“四类人员”招生辐射能力持续增加,2020年将实现招生规模上新台阶。

其次,学校切实推进“分类培养”教学改革: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针对生源特点,校企双方共同量身定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并对课程教学进行基于实际工作场景的模块化改造,探索形成“分类培养、工学交替、多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针对学生实际和行业产业生产规律,实施“错峰教学”,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确保学习期间学生生活不变、工作不误、学习进步;在教学方式上,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室岗位相贯通、园区乡村相呼应的“混合式”教学;在教育管理上,实施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导师制”,以“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现“质量型”扩招。

再其次,学校服务脱贫攻坚,提升“乡村振兴”职教支持。学校以培养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突破口,致力于完善教育扶贫长效机制和服务乡村振兴。

目前,学校3所共建产业学院大力推行招生招工“一体化”策略:秀山电商产业学院学生入校后既是学生,同时是秀山电商孵化产业园区的学徒,毕业后可直接在该产业园区里的企业就业,精准服务秀山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城口乡村振兴学院学生,毕业后可优先进入城口县旅游业相关企业,精准服务城口乡村旅游业发展升级;渝东数字经济产业学院的学生,同时又是垫江县电商产业园的实习生,毕业后优先到园区就业,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成果:化知识为财富,书写职教新辉煌

学校的秀山电商产业学院,填补了秀山电商类高等教育的空白,该学院学生王民坤参与培训学习后,创业路走得更顺畅了。如今,他经营着网络店铺18家,投产自热火锅、火锅底料、酸辣粉、蔬菜包等生产线7条,带动320人直接就业,年产值1.5亿元以上。真正意义上将科学、系统化的电商思维投入到实际行业生产中去,完成了知识向财富的转化。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论文《现代学徒制本土化方能“洋为中用”——以高职金融类专业为例》获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转载;改革成果获邀在第二届高等财经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发言并获会议论文一等奖;改革案例入选《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6年)》;改革成果《基于“四双”育人机制的高职财经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大赛一等奖。

学校的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开辟了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帮助乡村产业有针对性地提高从业者的劳动素质,提高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秀高职人才”。

(胡尚全 王 华 李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