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构建“1234”工作体系,高质量开展征兵工作


发布时间:2020-09-07 浏览量:

    选送优秀大学生输送到部队,从源头上改善士兵队伍结构,将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推进大学毕业生参军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创新“党委责任主体,工作制度、责任机制两翼,一站式征兵工作站、退役军人之家、入伍服务保障,国防课程、国防文化、国防活动和惠兵政策驱动”的“1234” (一体、两翼、三保障、四驱动)精准征兵体系,扎实有序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征兵入伍人数连续三年稳居广州市海珠区高校第一名和广东省高校全列,累计审核发放国家学费资助及减免金、欠发达地区生活补助达493.35万元、96.6万元,发放金额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高站位、担使命,切实发挥党委主体作用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从服务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实现强军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高度,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把征兵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议征兵抓征兵纳入党委会议题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同志靠前主抓,校内各单位协同联动的征兵工作体制。

在党委全面领导下,学校征兵工作抓得牢、抓得实、有实效,学校应征入伍人数逐年攀升,多次超额完成规定指标。2017年,学校入伍96人(新生56人,在校生29人,毕业生入伍11人),2018年,增至147人(新生83人,在校生45人,毕业生入伍19人,其中含直招士官1人),2019年,入伍总数达153人(新生68人,在校生42人,毕业生入伍43人),其中,毕业生入伍人数43人,居广州市海珠区高校第一、省内高校前列,超额完成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征兵办下达的年度毕业生任务指标数(24人),完成率达180%。截至2020年6月2日下午16点,2020年度应征报名人数154人(应届毕业生72人),其中选择海珠区应征地报名人数113人(应届毕业生52人),选择家乡户籍地应征报名人数41人(应届毕业生20人)。

建制度、强机制,推动征兵工作高质量开展

学校不断健全征兵工作机构,完善长效工作制度和责任机制,保障征兵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开展。

(一)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早在1987年6月,经广州市海珠区人武部备案同意,学校成立了党委武装部,负责统筹学校征兵、兵役登记、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实施拥军优属等工作。2016年,广州市“高校征兵站”在学校挂牌,站长、副站长由党委武装部部长、副部长兼任;各二级学院设置征兵工作分站,由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任分站长,负责征兵工作辅导员、班主任等为成员。学校不断完善《大学生征兵管理办法》《大学生应征入伍激励办法》等制度,科学制定征兵工作计划,形成“两季征兵、全年准备”的工作规范,实现征兵工作 “常态化、制度化”,将兵役法赋予高校的相关职能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全过程。

(二)强化征兵责任机制。学校党委把大学生征兵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办法,纳入二级学院基层党总支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党委武装部按照“常规事项年度磋商、重大事项及时召开”原则,建立全校征兵工作联席会议,强化联动,统筹部署征兵工作。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征兵办、省教育厅下达的年度征兵任务指标,合理分解任务至二级学院,明确征兵工作责任人。设置“征兵工作专项奖”“征兵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激发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责任人、具体负责老师以及班主任的积极性,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征兵工作任务。

优服务、增温度,从供给侧保障高素质生员参军入伍

学校从管理模式、服务平台、“三心”工程强化三大保障,以优质的条件营造浓郁的竞争氛围,推动形成大学生参军的竞争环境和机制,从供给侧保障高素质生员参军入伍。近年来,从学校应征入伍的军人多次光荣担任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等重要军事任务。

(一)依托“互联网+”,建设新型“一站式”征兵工作站

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建设“一站式”征兵工作站,实现征兵事项“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党委武装部老师和退伍大学生轮流值班,现场发放征兵宣传手册和征兵流程图,向学生详细介绍征兵手续,耐心解答征兵相关问题。对有意向入伍学生着重宣传并解释在校征兵和回原籍征兵的区别;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兵役登记和网上应征报名,进行初步体检和病史询问;对初检合格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项目获学校“一院一品牌”校园文化建设项目立项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国防教育课题立项。

目前,学校正联合广州市海珠区人武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服务大厅打造集征兵动员、征兵成果、拥军优抚、教学实践、国防育人“五位一体”的新型“一站式”征兵工作站。通过理论与实践、人员与物资、线上与线下结合,改变传统征兵模式,让信息多跑路、学生少跑路,数据更精准、兵员更优质,形式更多样、氛围更高涨,推动学校征兵工作转型升级。新型工作站即是征兵“一站式”服务站,满足征兵工作需要,也是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国防教育孵化基地,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增加兵源供给,提高学生入伍率,成为可复制、可推广、融合创新性、育人性的高校征兵工作站。

(二)传承红色基因,建强“退役军人之家”拥军服务保障平台

2019年12月,在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学校率先在广州市海珠区高校建立“退役军人之家”,打造了集先进事迹展示、军事研讨、征兵大使宣传、国防社团活动等为一体的拥军服务保障平台。

 学校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105人,他们保持军人本色,具备较高的政治、军事素养,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砥砺“守初心,担使命”的时代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退役大学生士兵“青春报国 退伍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增强广大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学校依托“退役军人之家”,积极搭建各类风采展示平台;一是组建退役大学生士兵“宣讲团”,通过讲好从军经历、军营故事,宣传参军入伍相关政策,在大学生中形成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二是开展军旅生活系列报道。通过“两微一端”系列报道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三是选拔退役大学生士兵担任军训助理教官。2019年党委武装部实施了军事技能训练教学改革,从退役大学生士兵中选拔一批素质较硬、能力较强、作风纪律优良的学生担任军训助理教官,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他们积极参与新生军训工作,时时、事事、处处身先垂范,凸显了同龄人教育、管理、服务同龄人的作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目前,学校所有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已经编入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武装部民兵队伍,为学校申报自主军训,进一步探索军事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塑造军旅文化活动品牌,营造尊崇军人的校园军旅文化氛围,激励退役大学生士兵能够保持部队优良作风,在返校复学期间再立新功,为学校增光添彩。

2020年5月,“高校退役军人之家”建设项目被广州市海珠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拥军服务保障平台体系建设典型案例报送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推荐参加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遴选。

(三)紧扣关键环节,强化精准服务“三心”工程

为让学生“参军入伍前安心,部队服役暖心,退伍返校放心”,学校将学生参军入伍过程作为“关键环节”,提供扎实的服务保障,切实增强征兵工作的育人“温度”。

1.做好“四个便捷”服务,让学生参军入伍前“安心”。一是报名应征便捷服务。学校建立了校-院-班-生、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征兵宣传和报名应征体制,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应征入伍政策,无障碍报名应征。二是体检政考便捷服务。学校安排专门经费专人专车支持学生应征入伍体检和政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学生顺利通关。三是学业保障便捷服务。学校梳理规范应征入伍学生学籍保留、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政策和流程,让学生学籍有保障、学费有着落,安心准备入伍。四是兵营适应便捷服务。入伍之前,学校依托“退役军人之家”,组织开展集中培训,通过专家指导政策学习、与优秀退役士兵座谈交流等,帮助学生提前熟悉部队军营生活。在广州市海珠区武装部组织的适应性训练期间,学校安排武装部领导老师深入训练基地,给学生们加油鼓劲,帮助顺利通过适应性训练考核。这些都为学生正式进入部队服役做好适应性准备,为完成“学生”向“军人”角色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情感交流与人文关怀,让学生部队服役“暖心”。党委武装部和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老兵学长等通过微信、电话或书信等方式与服役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在建军节等特殊时点,邮寄祝福卡片或纪念册等,时刻心系学生,送去母校的温暖。同时,学校还利用寒假和暑假,一方面组织人员到学生服役的部队走访、调研、慰问等,深入了解学生服役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等到学生家中家访,慰问看望入伍学生家属,彰显学校人文关怀。

3.开展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退伍返校“放心”。学习上,实行“一对一帮扶”计划,帮助学生尽快重新适应校园学习生活,重新找回“学生”角色。生活上,注重发挥退伍大学生特长,引导退伍大学生参与新生军训、国旗护卫队管理,组织退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朋辈教育作用,带动校园军旅文化热潮。情感上,推崇军人荣誉,构建军人荣誉体系,组建退役军人之家,军事爱好者协会、在退役大学生士兵宿舍门口悬挂光荣牌匾,增强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职业自豪感。职业规划上,根据不同退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需求,引导、帮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如指导学生参加“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军营大学生士兵就业创业人物遴选。对于升学需求,提供专升本、专插本指引和培训服务;对于就业需求,积极搜集、提供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计划专列就业资讯,必要时还提供就业服务岗位。三年来,学校有12名退伍毕业生成功考入本科院校,6名学生在部队考入军警校,5名退伍毕业生考上公务员。

善引领、巧动员,四轮驱动激发“参军报国”热情

学校充分发挥国防文化熏陶、军人榜样正能量的引领力,协同四轮驱动,强化参军“归属感”,激发“报国”荣誉感,征兵动员更加精准有力。

(一)国防课程驱动。学校严格按教育部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军事必修课(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课),占4个学分。一方面通过军事理论课讲授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形势变化,世界面临现实和潜在的战争威胁等,不断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提高综合国防素质。另一方面结合国防动员内容,调整开设2学时征兵宣讲专题,系统讲授征集大学生应征入伍,对于提高兵员征集质量、强化兵员素质结构、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强化教学互动,从参军报名流程、优抚优待政策、优秀军人校友事迹等方面逐步深入推进,激发广大学生对“参军报国、无上光荣”的思想认知,引领保家卫国、携笔从戎的参军热潮。近年来,党委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共承担参与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等5个省级国防教育研究课题,为不断创新大学生征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二)国防文化驱动。军人就是榜样,榜样就是正能量。学校积极发挥退役大学生榜样的力量,主动发现、宣传优秀退役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让“身边军人”影响身边人,促进全校形成崇军尚武的良好氛围。一是将征兵宣传手册、入学通知书一同寄给新生,积极营造“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绽放青春”的征兵宣传氛围。二是在退役大学生士兵宿舍门口悬挂“光荣牌”,激发自豪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内务卫生竞赛,评选标兵班、先进个人,影响和带动学生向退役大学生士兵看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让军人作风在校园闪光,让拥军氛围深入人心,让国防教育润物无声。三是开展军旅生活系列专题报道,通过“两微一端”系列报道退役大学生士兵先进事迹,展示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采。如“在部队考入军校或者警校”专题,展示出大学生在部队提升自我的励志形象,强化对军营的憧憬和向往;“留队驻守边疆”专题,展示出大学生无怨无悔留队戍守边关,实现人生蜕变的典型形象,激发学生保家卫国情怀;“参与全国大型活动”专题,展示出大学生进入军营后不断努力,走向更高平台的典型形象,鼓励携笔从戎。

(三)国防活动驱动。一是成立学校国旗护卫队学生社团,作为学校国防教育品牌的重要抓手。国旗护卫队每周一举行大型升国旗活动,每年累计参加学生达1万多人;下设的礼宾枪操分队参与学生文艺汇演,展示军事技能,营造国防文化氛围。2019年国旗护卫队荣获全省高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一等奖。二是组织国防军事类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点燃国防激情,宣扬国防教育氛围。2019年暑假,组织学生组织和社团到广东廉江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国防教育活动,深入乡村地区,助力乡村国防教育,推进全民国防教育发展。三是利用重要纪念日、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防教育日、国庆等时机,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图片展、国防教育讲座、军事CS大赛、轻武器模拟射击体验等国防教育活动。贴近学生,吸引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

(四)惠兵政策驱动。遵照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优待政策,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应征入伍激励办法》,从入伍、复学、择业三个方面规范优待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军入伍。一是专门制定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优待条款,对于报名参军入伍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顺利毕业的,优先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对于从学校应征入伍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人。二是评优评奖、入党等方面,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实行计划单列,每年按退役复学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安排专项计划。三是完善退役大学生校级奖励政策。对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及以上奖励,在校就读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的,学校按照三等功5000元、二等功10000元、一等功30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四是对有转专业需求的学生,采取“一人一方案”,解决因转专业出现的课程差异问题。五是对家庭有困难的复学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六是择业优待。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指导,针对不同情况,提供其他相关支持。

学校坚持四轮驱动,强化征兵政策培训,让负责征兵工作的老师对征兵流程及相关优惠政策了然于心、精准解读,在为学生答疑解惑过程中,既讲清大道理,大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国家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地方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的措施,强化“归属感”;也讲实小道理,帮助适龄青年算好利于个人发展的政治账、经济账、成长账,使学生明白参军入伍更能够收获生活经历、成长阅历、成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