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用时代节拍打造职教新高地


发布时间:2020-06-15 浏览量:

从传统到现代、从线下到线上、从低能到高效:新冠肺炎疫情正持续加速社会经济与就业转型,基于“云技术”的应用爆发式增长,新兴职业出现了极大的供应缺口,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缺人手,全国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再度凸显。

无独有偶。日前,继首批13个新职业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后,第二批16个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领域内的新职业正式“官宣”,在与时俱进反映职业变化的同时,致力于最大程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兴职业对应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也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更高要求。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政策利好下,山东省勇立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标杆,各地院校也牢牢把握机遇,积极立足实际所需,先行先试,推动形成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QQ截图20200615092446.jpg

对此,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院长张宗军表示,作为育人主体,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突出教育教学特色,在释放政策红利的同时,大力激发学校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

建立两群发展上升通道 与区域需求紧密对接

在山东,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和建设海洋强省的核心任务。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省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对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技能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的高等院校提出崭新要求。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全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构建中日韩交流桥头堡、发展滨海生态人居示范区的同时,存在相关产业人才矩阵的巨大缺口。“为全面推进职教高地建设系统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威海市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引领作用,每区(市)、校确定3-5个重点项目,每项任务对照标准、查找差距、分析现状、细化措施,确定完成时限及责任人。通过以项目为主要抓手,加快优质资源汇聚,形成推动合力。”威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越是剑拔弩张的争夺,越要避免盲目,打造一个生态闭环才是职教全业态竞争与发展的增强剂。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将各院校统一拉到‘起点’,让大家有机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当前的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已进入强化内涵、注重质量的发展时期,亟需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方面深度‘破题’,各院校的专业群应与区域发展需求紧密对接,通过职业教育构建起的人才结构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辅相成。”张宗军表示。

自2014年招生以来,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致力于走好海洋特色办学之路,加快海洋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增强服务经略海洋能力。“近年来,威海加快建设十大高端特色产业园区,集中力量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内首个5G示范保税园区。在此基础上,学院扎根威海地区,对接当地产业园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融入产业集群发展,在为服务区域经济培育专业人才上下大力气。”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副院长王星淘说。

据了解,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已开设水产养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船舶工程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27个专业,其中60%的专业与本地海洋产业发展契合。学院重点布局水产养殖技术、船舶工程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海洋食品与医养健康、工业机器人、酒店管理6大专业群,对接威海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依托山东省船舶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经济藻类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级中心,威海市船舶运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威海市微藻种质资源开发与应用、威海市特色果蔬高值加工、威海市智慧海洋渔业装备等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威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3个市级创新中心,政行校企所联动,形成技术创新平台集群,实现“专业群+技术创新平台群”两群融合,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学院在校生9400多人,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院通过探索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专业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形成了与区域、行业和产业发展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新格局。”张宗军表示。

构建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赋能区域发展新生态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探索多种办学体制,是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着力探索创新的重要环节。张宗军认为,凝聚师生同心同德的价值共识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首要条件。

为了实现共同价值融通,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充分发挥理事会重要平台作用,建立若干专委会,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对话新平台,不断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牵头组建山东食品安全检测职教集团,汇聚政行企校各方力量,凝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校企互惠双赢协同发展的价值共识。

在此基础上,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与威海海洋高新区等产业园区深度融合,与新迈尔、京东等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联桥国际合作集团等100多家龙头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计划到2022年新增校企共建50个校内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3个左右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等联合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120多个,与成山集团、家家悦集团合作建立“订单班”,与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海院号”综合实训船。 

与此同时,利用作为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信息产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机械行业现代机电技术职业教育集团、全国商务数据开发与应用职业教育集团等理事单位的优势,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与家家悦集团、成山集团、三星集团共建3个产业学院,探索多元化的产业学院管理运行模式,将产业学院打造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典范。

“产教融合还需要带动信息、人才、资本、条件、资源等要素深度融合,真正形成产教要素的双向转化机制。”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承凯表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通过深化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海洋专业类高校在专业、师资、文化、平台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把教育和创新要素转化为行业、企业、产业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需求,构建起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就业的有效衔接,赋能区域优势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新生态。

强调育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倡导知行体系化

作为教育领域先锋,高校自当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方针和任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转化赋予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崇高使命。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刘勤显认为,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需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强调知行结合、梯次设计,以体系化和实践性为引领,将文化转变为生产力,创新教育教学新思路和新资源,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在此基础上,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蓝色海洋文化有机融合,探索实施既体现民族教育精髓,又富有海洋气息的“三化塑造”文化育人体系,发挥文化生根、固本、铸魂的作用,彰显独具威海海洋职院特色的文化育人魅力。

“师古但不复古,坚守但不保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威海海洋职院革故鼎新,围绕“明德尚能”的校训,形成“一个理念(传统文化工匠养成逻辑)、两个路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三大平台(德雅传统文化馆、非遗传承馆、海洋记忆馆)、四个保障(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学生课业评价机制、教师教学评价机制、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评价机制)、五种力量(学生、教师、企业、政府、社会)”的完整传统文化养成教育体系,明德学院专门教学场馆建设到15个,开设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程60门以上,学生参与率达到100%,赋予了文化育人工作深度与内涵。

依托威海周边的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文登天福山起义纪念馆、乳山胶东育婴所、荣成龙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威海海洋职院将弘扬革命精神融入立德树人,汇聚起海院学子厚重隽永的爱国主义力量。组织新生到郭永怀纪念馆学习,将其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并形成制度;创排红色话剧《佩瑜怀瑾》,生动演绎郭永怀夫妇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在社会中激起强烈反响。“学院将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组织学生利用同城大课堂、周末大讲堂、社团活动、主题活动进行学习、讨论、实践,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育人的时代感。”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学工部负责人表示。

高校的文化育人必须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学校积极开展富有海洋特色的德育教育,增强学生对海洋的情感,塑造热爱海洋、投身海洋事业的有志青年。”张宗军说。通过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中融入海洋文化元素;推进舰船模型陈列馆、海洋民俗文化场馆等海洋文化场馆建设;发挥“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职能,举办富有海洋特色的科普活动;把“渔家大鼓、渔民号子、渔家秧歌”为主体的“三渔”文化纳入课程,建设传统文化和特色海洋文化名师工作室。“在实现立德树人育人使命的过程中,学院实现了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与学院日常培养环节的紧密结合。”

搭设全链条双创服务平台 助力人才双元培养

作为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威海拥有3个国家级港口,顺利落地中韩自贸区,是对日韩开放的先导区,也是中日韩交流的桥头堡,为跨境电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为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建立起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以及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和课程体系。针对学生创业需求,学院创建了“敦行学苑”统筹管理指导大学生双创培训实践活动,依托学院、理事会和行业企业资源,选聘行业优秀人才组成创业导师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

电子商务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需要与国内外与时俱进的最新产业元素接轨。对此,学院引入京东、阿里巴巴、惠普等行业巨头,构建覆盖跨境电商、旅游电商、直播电商、电商托管等全产业链的创业模式,通过建设创业就业政策咨询中心、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中心、创业规划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中心,为创业大学生量身打造代理注册、代理财税、货源对接、电商平台对接、快递物流、投融资等15项“一站式”创业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模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助力大学生创业成功,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优质创业带动优质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双创人才支撑。

“在海院的双创孵化基地,海院学子所表现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是令人赞叹,去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学生所服务的容声、海信电视和海信三家官方旗舰店的销售额仅在活动开始后的4分15秒就突破了1亿元,全天销售额突破了5亿元!这些创业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为我们培养了大量的营销骨干。”青岛天天购的董事长吕小虎说道。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双创孵化基地负责人介绍:“学院先后引入威高集团、成山集团、泰祥集团、好当家集团、金猴集团、青岛天天购等企业,通过人才培养定制、引企入校、企业产品对接、电商代运营等措施,实施双元培养。目前,在校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入驻孵化企业达到51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势态良好,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

“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建设工作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地铺开,随着制度机制加速形成,学校、企业、地方等资源要素持续汇聚,威海海洋职业学院与山东省内其他各院校一同掀起的职业教育创新改革正凝起一股强大合力,与当下的时代需求牢牢契合,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注入源源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