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作品三次登上“学习强国” 朱懿奇:隐于校园内的“武术大师”


发布时间:2020-05-28 浏览量:


“很多男孩心里都有个武侠梦吧!”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操场边的器材室里,朱懿奇老师穿着一身淡色的休闲服,正坐在一张小桌子旁,双手比划着太极拳里的门门道道。

“第一次看《少林寺》里的李连杰,就被他的长拳深深吸引住,慢慢摸索武术的门道,至今已经习武二十多年了。”朱老师笑着说道,他的声音温和却气力十足,举手投足间尽显习武之人的力道和洒脱。

2月23日,朱懿奇的武术作品《八段锦》首登学习强国平台,为居家战“疫”的市民们提供了优良的锻炼素材。随后,3月16日、3月27日,他的武术作品《易筋经》《六字诀》先后再登学习强国平台,在仅仅一月有余的时间里,个人武术作品三次登上权威媒体,实属罕见。这意味着,朱懿奇的武术动作已成为众多武术爱好者的标杆,校园里的“武术大师”身份也早已遐迩闻名。

“没想到我的武术作品会受到欢迎,这本就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一直以来,朱懿奇沉心于中华传统武术的教学与传播,常常与喜爱武术的孩子们“打”成一片。除了日常太极拳里的“八法五步”“二十四势”等拳法的课程教学,他还领着一大群慕名而来的同学们,共同在运动会、团体操等大型表演中“献艺”。表演中的朱懿奇,一招一式刚劲有力,一阴一阳张弛有度,百余人的方阵共舞太极,恢宏无比。

太极拳表演中柔中带刚的招式却让“观者有意”。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曾在入学前学过几年的无限制综合格斗,看到中华传统武术的表演后就不由自主的想着与朱老师切磋一二。终于在一次太极拳的课堂上,他们相遇了。“他对武术很有兴趣,虽学的是格斗,但会的招式还有些生硬。不同拳法之间的较量看着还挺热闹,但结束后他对‘刚柔并济’的理解显然更深厚了。”朱懿奇这样评价了他们之间的这场“比试”,不厚此薄彼、不亲疏有别,以有容乃大的胸怀接纳了中外武术的不同,身体力行的诠释了太极里的儒道文化。

比起武术招式,更让他倾心的就是这武术里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朱懿奇的一篇论文中,他曾写到:“道家”的清静无为,代表门派武当的武术深受其思想文化的影响,注重修心养性、由内而外。‘禅宗’的‘无心’,佛家代表门派少林武术思想则锻其体肤、由外而内。‘儒家’的仁化万物,长期为农耕经济孕育的统治阶级利用和推广,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劳作以及传统武术哲理当中。”阴阳五行之变、意气力的协调统一,朱懿奇谈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滔滔不绝。

“学习传统文化与打拳一样,都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我心情烦躁时会打拳,将心中烦闷、混乱的心绪用拳法纾解,以身体气力健体、以传统文化养心,最终趋于平和的状态。”朱懿奇谈起他的打拳日常时屡屡提到了“气”,他表示从不练武的人对于气的产生会觉得很神奇,可能会因此误入歧途。但其实这是练武之人普遍都有的,“气感”也是真实存在的,这与信仰无关。

朱懿奇说:有些邪教也会用这样的手段来吸引普通人练功,诱骗其加入组织,他们在宣传时,往往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给人洗脑,让很多人真假难辨。其实,伪科学再打扮,毕竟不是真科学。包括太极拳在内的任何一种养生气功都只是强身健体的好方式,而不应将其神秘化、宗教化。在每一节课的讲授中,朱懿奇都会重复这样的解释,让每一位同学亲身感受“气”的存在,从而引导同学们更好地抵制旁门左道。

经过二十余年的武术磨炼,朱懿奇老师曾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武术大赛一等奖,现在的他更珍惜与武术相处的每个时刻。他将自己系统学习的武术招式录成了视频,自导自演,自己剪辑、配乐、解说和添加字幕,以一整套复杂的工序完成了记录,如此严谨的态度似乎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他的作品可以多次被权威媒体采用了。

在采访的最后,朱懿奇以个人习武经验推荐了武术的选择,“年轻人适合八段锦,招招式式有章法可循;活动少的人更适合练习六字诀,相比于动作六字诀更需要气的坚持;易筋经和五禽戏更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锻炼,能起到显著的强身健体之效。”

“武术和技能学习都是积累的过程,唯有量变方能形成质变。”朱懿奇将武学和智学结合,将教育与爱好相结合,与苏食学子共同追梦。

 

IMGL0305.JPG



(孙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