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巧代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20-05-26 浏览量: 信息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4bed2e738bd4b31cada9639fe87f90799f2ff8a9.jpeg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负责人王凤巧在教育战线已经奋战了30多年,“职业教育”分量几何,她最清楚不过了:做强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它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也是生产生活。

2019年,王凤巧重点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资料搜集、座谈交流、问卷调查……”随着日历一页页翻过,王凤巧的足迹也踏遍了邢台市的学校、企业、家庭,紧凑的行程使她几乎没有双休日。这次调研,除参加集中调研活动外,她还通过个别访谈、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通过一线走访,掌握了大量一手信息。

“只有抓好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这个核心,职业教育才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大都是学校自行设置,受自身发展和家长教育观念影响,大多数学校把吸引学生和家长的专业作为专业建设的着力点,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才需求等结合力度不够,存在较大随意性、盲目性。”

“某市有七大产业、六大集群,就数量上说,全市中职34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中有8个对接三大产业、3个对接三大集群。”就规模来看,受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因素影响,各学校产业集群性专业普遍规模偏小,对接产业集群的专业在校生总人数3600余人,仅占全市中职在校生总人数的6%。

王凤巧直言不讳:专业与产业联系不够紧密,供需错位,会直接影响学生就业。事实上,由于毕业生技能水平低,只能去低端岗位就业,就业稳定性较差。

产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对人才的规格、结构、质量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产业发展倒逼学校专业及时调整。王凤巧在调研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还未建立起有效的与行业、企业联动机制。

2019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她提出建议:市场在变化,经济形势在变化,职业学校也应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学校要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的走向趋势,前期搞市场调研,而不能闭门造车,“如果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对接,培养的人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孩子们出来肯定没工作。”

这些年,全国各行各业都缺乏技术技能人才,经济社会形势迫切需要发展职业教育。而校企合作不深入,是制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原因是缺乏法律保障。

校企合作不是签个协议就完了,而是要从专业设置直至毕业上岗等各环节紧密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往往校方一头热,这种局面急需改变。”王凤巧说。

其实,1996年修订通过的职业教育法、2017年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都对校企合作有规定。

但王凤巧注意到,这些法律法规在校企合作方面的要求比较笼统,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因此,她建议修订职业教育法,“由于缺乏制度保障和具体优惠政策,企业与职校合作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企业有许多顾虑,比如学生来实践学习的风险问题,教育成本问题等,不少企业不愿成为职校的实践基地。”

据了解,目前,教育部正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今年全国人代会,她提出的议案,主题还是围绕职业教育。“我相信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将有更多的人打开成才大门,成就出彩人生。”(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