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2020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先锋模范大学圆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23 浏览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普遍存在劳动力“出来难”、企业“用工难”的“两难”现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委教育工委等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联合深圳市委两新组织工委实施“2020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人先锋大学圆梦计划”,通过分列招生计划、单独考试招生、自主划定录取分数线,为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涌现出的先锋模范提供学历提升机会,助力企业积极复工复产。

一、主要做法

1.党建引领,突出先进性。圆梦计划主要面向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表现优秀的企业共产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采取推荐报考制。将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由企业党组织把好员工推荐关口,街道党工委两新组织工委把好企业遴选关口和推荐人员的政治审核关口,市委教育工委、两新组织工委把好政策指导关口,确保遴选企业的代表性、推荐人选的先进性、各项工作的合规性。

2.分类招生,突出针对性。针对企业情况,采取“集中采购”与“零散收储”相结合的招生模式。“集中采购”即与企业合作,针对某一家公司成建制招生,统一在公司解决学习场地问题,或由临近若干家公司组团,或由行业协会委托办班。“零散收储”即面向规模不大、无法组团的中小微企业,接受企业员工个人报名。学校通过现有的社区学院场地或政府的社区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划片区设立直属教学区,就近解决后续培养场地问题。

3.分批实施,突出实效性。分两批推荐,每批150人。第一批主要面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做出积极贡献的民营企业,以企业为单位推荐优秀产业工人成建制地举办“企业订单班”,旨在激励先进、提振士气、援企稳岗、强化防控,有效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企业恢复产能,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第二批在疫情结束后开展,主要面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作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员工个人,举办“先锋成才班”,旨在配合深圳市委市政府全面总结和表彰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工作,营造浓厚氛围。

4.严格程序,突出公平性。录取程序分组织推荐、资格预审、正式报名、笔试面试四个环节。每位考生限报1个专业志愿。招生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主要侧重于职业技能考核,由学校自主命题、自主招考。学校根据考生志愿及成绩情况划定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按“总分优先”的原则在专业内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考生总分相同时,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录取考生与学校、所在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实践成效

目前,宣传、推荐工作得到企业积极响应,受到一线员工广泛好评,对加速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提高复工复产率。截至3月初,仍有相当部分企业员工未返深到岗。计划的实施,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返深或来深工作,复工复产企业员工得到补充,有效促进企业恢复产能,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2.保障减员不减产。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激励了企业的一线员工,在党组织的鼓励和大学梦的激励下,很多党员骨干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去,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的不利因素,抢抓生产进度,保证企业复工不亏损、复产不减产,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3.激发发展原动力。很多企业员工反映,过去工作是为了赚点钱养家糊口,现在不仅能工作赚钱,还能重拾大学梦,免费读大学,他们纷纷自觉规划起未来的职业生涯,树立了远大目标,激发了职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普遍反映,员工听闻表现优秀有机会圆大学梦,面貌焕然一新,比学赶超蔚然成风,学先锋、做模范、比学习、爱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4.增强组织吸引力。计划的实施使企业的员工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身边的党员在关键时刻显示党员力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让他们体会到党的先进性。一些民营企业党组织反映,计划实施以来,骨干员工主动咨询入党事宜,积极提交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在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部署,稳步推进考试和培养工作,以“七化”为抓手,突出强调岗位“硬核”职业能力提升,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实践创新,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培养目标具体化。紧扣产业升级和民生急需,为企业员工重点培养一项或几项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硬核”职业能力,提升员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培养方案模块化。以典型工作岗位(群)能力素质模型为逻辑起点,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融入“1+X”证书标准,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的“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岗位能力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3.教学内容实用化。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学习需求和技能水平,制订新的课程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针对性、实效性和适应性强的教学内容,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4.教学团队结构化。根据课程内容,校企共建并互聘“双导师”教学队伍,根据模块化内容实行团队合作、分工协作。

5.教学组织双元化。教学组织以工学交替为主,突出结合岗位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

6.质量监控标准化。制订基于工作岗位、以育人为目的的考核评价标准,将任务考核、业绩考核、职业能力认证考核或企业岗位晋升等级考核作为学业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多方参与、定期检查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7.教学管理智能化。完善基于知识图谱的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推进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移动教学课程、MOOC、SPOC等智慧教育项目,广泛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教与学提供全程信息反馈和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