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口罩生产企业,杭科院出了一支“技术先锋队”


发布时间:2020-03-17 浏览量: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成了最紧缺的物资。为尽快提高口罩产品质量及产量,杭州市经信局鼓励7家省级和13家市级重点企业引进了口罩生产线,并向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技术求援。2月26,由杭州市经信局和学校联合组建的“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正式成立,截至3月12日,共服务转产企业6家,调试生产线9条,出具技术服务建议书2份,帮助企业系统培训了3名员工技术员,获得企业一致好评。

服务转产企业的“黄金搭档”

“我们这个工作组,是政府、企业与学校的三方联合,是管理、生产与专业技术的联合。”工作组组长、杭州市经信局云大处处长方翔介绍说,联合工作组由杭科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吴龙担任副组长,五名组员中,郑利敏、劳佳锋是杭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团队的教师,徐观生、庄敏、羊荣金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的教师,都是学校专业教学的精兵强将。这几位电气技术和机械设计领域的行家里手组成了知识互补的“黄金搭档”,为转产企业跟进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

从2月26日“组队”到2月27日下午顺利完成首次服务、出具第一份《技术服务建议书》,工作组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磨合”成功,进入了工作状态,并在两周多的时间里,帮助6家企业上马了9条口罩生产线。

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安装生产线.jpg

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安装生产线

技术、经验、责任心,一样都不能少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样的响应速度考验的不仅仅是知识能力储备,还有克难攻坚的毅力。工作组成立第二天,组员们就到杭州惠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学习观摩,了解口罩生产线工作原理和构成,熟悉常见故障和调试方法,并且收集了市面上口罩生产设备的技术资料,提前“做功课”。但是到了企业实地一看才发现,设备种类太多,前期准备的资料一份都用不上。

“设备厂家订单爆满,不仅派不出技术人员到企业指导生产线安装,连图纸和说明书都没配齐。”吴龙说,没有设备资料,工作组只能凭技术、凭经验自行摸索,“即使是一个点焊问题,背后的成因都有几十种可能”。为了尽快排除技术问题,小组成员们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现场“打配合”,“会诊”讨论,和设备生产厂家电话沟通,查原因、想对策,一遍又一遍地试错、改进。

3月初,工作组来到了桐庐一家转产企业,该公司引进的两条口罩生产线出现了进料位置偏移、切片机超声波焊接不良、点焊位置不准等多个问题,无法投入生产。工作组马不停蹄地连续奋战8个小时,终于排除了所有故障。“企业看我们工作得太辛苦,反过来劝我们别急、明天再说,但我们自己定了规矩,当天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羊荣金说,企业是为了保障防疫物资而转产,“防疫就是打仗,拼抢出来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

每次完成排障后,工作组都会安排一名组员进行跟踪回访。羊荣金负责联系的桐庐这家企业,如今两条生产线运行良好,每分钟可以生产口罩160到180片,一天的产量可以达到25万片。

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调试口罩生产线.jpg

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调试口罩生产线

要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

工作小组7位成员,其中6位是党员,碰到了苦活、累活,大家常常争着上。工作小组是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服务队,也是共产党员为抗疫出力的先锋队。

3月10日,工作组来到江干区一家转产口罩的服装企业,因为没有技术人员,企业引进了设备却不会安装,“连包装都还没打开”。一台20平方大型设备的安装工作,劳佳锋和徐观生两位党员主动接下来,凭着一股韧劲儿,从接线开始,猫着腰、弓着身,硬生生用一天时间把生产线组装调试好,收工回到家已经是晚上11点。劳佳锋说:“看到生产线跑起来,晚上才睡得踏实!”

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哪家口罩生产企业有需要就去哪里。萧山、富阳、桐庐、临安……组员们自己开车“随叫随到”,一天跑200公里去企业送服务是经常的事,不仅不收酬劳,还自贴汽油费。徐观生说,能在齐心抗疫的关键时刻尽己所能实实在在做点事,那都是应该的,“比起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做的不算啥”。

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组员.jpg

抗疫口罩生产技术服务工作组组员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